印度海军吹破牛皮:40天下水一舰是笑话,8年磨一船,质量技术双双卡脖

最近印度海军那边可是锣鼓喧天,热闹非凡。海军参谋长特里帕蒂放出豪言,说要实现“40天下水一艘新舰艇”的惊人速度,目标直指2035年,要把海军舰艇总数从现在的145艘,一口气扩充到200多艘。 这话说出来,听着确实是威风八面,气势十足。但凡事就怕较真,你要是真凑近了仔细扒拉一下,就会发现这光鲜亮丽的口号背后,藏着不少让人哭笑不得的猫腻。 下饺子还是凑KPI 今年以来,印度在海军建设上确实显得格外卖力。八月份,维萨卡帕特南基地那边,一口气就迎来了3艘“尼尔吉里”级护卫舰的服役,场面搞得相当大。 紧...

最近印度海军那边可是锣鼓喧天,热闹非凡。海军参谋长特里帕蒂放出豪言,说要实现“40天下水一艘新舰艇”的惊人速度,目标直指2035年,要把海军舰艇总数从现在的145艘,一口气扩充到200多艘。

这话说出来,听着确实是威风八面,气势十足。但凡事就怕较真,你要是真凑近了仔细扒拉一下,就会发现这光鲜亮丽的口号背后,藏着不少让人哭笑不得的猫腻。

下饺子还是凑KPI

今年以来,印度在海军建设上确实显得格外卖力。八月份,维萨卡帕特南基地那边,一口气就迎来了3艘“尼尔吉里”级护卫舰的服役,场面搞得相当大。

紧接着到了十月,科钦造船厂又是三艘舰艇同时下水,其中还包括了技术含量不低的先进反潜作战浅水艇。这阵仗,不知道的还以为印度造船厂掌握了什么黑科技,军舰跟下饺子似的往外冒。

可真相往往没那么动听。这种看似神速的“下饺子”,实际上不过是“积压交付”的老套路罢了。简单说,就是把好几年前的老项目攒到一块儿,集中在某个时间点拿出来秀肌肉,纯粹是为了凑数,把场面搞得好看点。

就拿那三艘新服役的护卫舰来说吧,听着是新船,可实际上首舰早在2017年就开工了。2019年下水之后,愣是在船厂里趴窝,慢悠悠地安装各种设备,这一装就是五年半才算正式服役。

其中最磨蹭的那一艘,整个建造周期竟然超过了8年。要知道,国际上造一艘同类型的舰艇,常规周期也就三到五年,印度这速度直接翻了一倍还不止。这哪里是下饺子,分明是熬老汤。

所以,那个所谓的“40天下水一艘”,水分有多大可想而知。大概率就是把压箱底好几年的项目统一做了个统计,玩了一手漂亮的数字游戏。真要论实际的建造效率和工业水平,那可真是经不起半点深究。

牛皮吹上天技术却卡脖

更有意思的是,印度不仅在造舰速度上玩花样,在其他方面也是同样的路数。十月份,国防部长辛格高调宣布,他们家的布拉莫斯导弹签下了一笔高达4.55亿美元的出口大单,还将其吹嘘为“国防出口的里程碑”。

结果呢?当记者追问买家究竟是何方神圣时,官方却开始支支吾吾,含糊其辞,怎么也不肯透露。这种遮遮掩掩的态度,反倒让人觉得这笔“大单”背后另有文章。

一边是各种高调宣传,另一边,印度自身的短板却暴露无遗。他们嘴上喊着“在建的52艘舰艇实现100%本土制造”,听起来是铁了心要搞国产化。可这本土制造的水平,实在是有点扎眼。

印度最大的马扎冈船坞造船厂,就算把产能拉满了,其良品率还不到70%。这是什么概念?意味着每造十艘船,就有三艘得拉回去返工,敲敲打打修修补补。这种质量控制水平,怎么让人放心?

另一家被寄予厚望的拉森特博洛集团,虽然号称掌握了先进的模块化造船技术,但也就敢在护卫舰这类中小型舰艇上练练手。真要碰上驱逐舰、航空母舰、潜艇这些结构复杂、技术密集的大块头,他们立马就啃不动了。

钱没少花功夫下错地方

为了支撑这个庞大的扩军计划,印度在国防上是真舍得砸钱。在2025-26财年,截至九月底,国防资本支出就已经花掉了9221亿卢比,占了全年预算的一半还多,达到了51.23%,比去年同期还增长了12.66%。

按理说,这么多钱砸下去,总该有点水花吧?可惜,钱花得再多,核心技术还是被别人死死卡着脖子。这就好比你买了一堆顶级食材,却发现自己连火都不会生,灶台都是别人家的。

举个最要命的例子,半导体。海军参谋长特里帕蒂自己都承认,“半导体与潜艇同等重要”。这话简直是自己打自己脸,因为印度的半导体自主化率才刚刚摸到11.2%的边,军工领域用的芯片,超过90%都得依赖进口。

这就等于说,印度海军未来战舰的“大脑”和“神经系统”,全都捏在别人手里。人家一旦断供,你这些花大价钱造出来的钢铁疙瘩,很可能就成了一堆动弹不得的废铁。

更不靠谱的是那个国产核攻击潜艇计划。印度雄心勃勃地计划在2036年交付首艘国产核潜艇,可为其提供动力的核反应堆小型化技术,到现在连海试都没通过。这就像一个连路都还没走稳的婴儿,就嚷嚷着要去跑马拉松,实在让人难以置信。

问题出在哪?研发投入严重不足。印度国防研发预算占总国防预算的比例仅有可怜的6.5%,而相比之下,中国的这一比例超过了20%。光想着砸钱买装备、堆数量,却不肯在最根本的研发上下苦功夫,还梦想着到2047年实现全产业链的自给自足,这简直是白日做梦。

即便是引入了私营企业,情况也没有好转。这些靠着政策扶持进场的私企,大多只敢接一些零部件加工的低端活儿,赚点辛苦钱。而真正核心的研发和系统集成,依旧被那些效率低下、体制僵化的国营军工复合体牢牢把持着,根本形成不了技术突破的合力。

穷兵黩武拖累民生

从另一个角度看,这股愈演愈烈的“军事狂热”,已经开始严重挤压印度的民生空间,对整个国家的发展构成了拖累。

看看数据就知道了。2024-25财年,印度的国防预算占到了GDP的2.1%,这个比例相当高。然而,与民生息息相关的领域,投入增速却只有可怜的1.2%。到了今年,这个数字更是进一步下降到了1.0%。

老百姓最关心的教育、医疗、就业这些基本问题,政府给钱给得抠抠搜搜,预算增速慢得像蜗牛。反观军费,却是一路高歌猛进,大把大把的钱被投入到扩军备战的无底洞里。这种“重军事、轻民生”的发展路子,无疑是在透支国家的未来,迟早要出大问题。

对外,印度更是毫不掩饰地玩起了“霸权套路”,一心想把印度洋变成自家的“后院”。今年七月,印度向马尔代夫提供了5.65亿美元的信贷额度,还“热心”地帮助人家援建国防部大楼。

转过头来,就逼着马尔代夫开放港口使用权,允许印度建立军事基地。这种拿小钱换取战略大利益的算盘,打得是叮当响。

十月份,印度又想跟斯里兰卡签署港口协议,意图把战略位置极其重要的汉班托塔港牢牢攥在自己手里。结果没想到,当地老百姓可不傻,根本不买账,直接走上街头举行大规模抗议,让印度的计划吃了瘪。

结语

说白了,印度海军这波声势浩大的扩张,本质上就是一场“打肿脸充胖子”的表演。野心撑得很大,但实力却远远跟不上。舰艇建造速度慢、质量堪忧,核心技术严重依赖外部,国内经济又被沉重的军费负担拖累,对外关系还因为霸权行径而日益紧张。

想单靠买装备、玩数字游戏,就实现称霸印度洋的梦想,这根本不现实。这种只顾面子、不顾里子的玩法,最终很可能只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不仅无法实现其战略目标,反而会把自己拖入更深的泥潭。一个国家的强大,终究要靠实打实的工业基础和科技实力,而不是靠吹出来的牛皮和攒出来的场面。

足球资讯介绍

产品展示

新闻动态

足球资讯

电话:

邮箱:

QQ:

足球资讯

Powered by 足球资讯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365建站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