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首位华裔州长,曾强硬打压华为,转身却回中国高调“捞金”
谁能想到,一个贫穷华裔的后代,竟然能在美国爬到州长、大使的高位? 这事儿听着就有点儿不寻常,里头肯定藏着不少道道。 骆家辉,这个名字,在美国政坛上可不简单,他这辈子,简直就是身份、政治、利益三者纠缠不清的活教材。 百年漂泊,家族的辛酸往事 骆家辉的故事,得从他爷爷那辈说起。 那时候,中国人去美国,都奔着“金山”去的,梦想着能挖到金子,回来光宗耀祖。 他爷爷也不例外,满怀希望地踏上了美国的土地。 可现实哪有那么容易? 语言不通,没啥手艺,在美国寸步难行。 最后啊,金子没淘到,只带着一身的失落回了...
谁能想到,一个贫穷华裔的后代,竟然能在美国爬到州长、大使的高位?
这事儿听着就有点儿不寻常,里头肯定藏着不少道道。
骆家辉,这个名字,在美国政坛上可不简单,他这辈子,简直就是身份、政治、利益三者纠缠不清的活教材。
百年漂泊,家族的辛酸往事
骆家辉的故事,得从他爷爷那辈说起。
那时候,中国人去美国,都奔着“金山”去的,梦想着能挖到金子,回来光宗耀祖。
他爷爷也不例外,满怀希望地踏上了美国的土地。
可现实哪有那么容易?
语言不通,没啥手艺,在美国寸步难行。
最后啊,金子没淘到,只带着一身的失落回了老家广东台山。
这第一次折腾,就给骆家辉他们家跟美国结下了不解之缘。
他爷爷回国后,生下了骆荣硕,也就是骆家辉他爸。
骆荣硕十三岁那年,全家又一次横跨太平洋,这次他们铆足了劲,终于在华盛顿州西雅图市安顿了下来。
可没过多久,二战就打响了。
骆荣硕也没多想,直接报名参军,成了美国陆军的一员。
说来也巧,正是这段军旅生涯,无形中给他儿子骆家辉日后的政治路铺了块垫脚石。
退伍军人的身份,让骆家辉一家住进了美国政府给军人提供的免费房子。
虽然日子还是紧巴巴的,但至少有了个遮风避雨的地方。
这就让骆荣硕夫妇能把手里那点儿钱,都省下来供孩子们读书。
小骆家辉呢,从小就懂事,知道家里不容易。
除了学习拼命,放学后还要去打工,帮家里补贴家用。
那会儿,他就已经展现出一种不服输的劲头了。
耶鲁学霸,一步步往上爬
骆家辉这孩子,真是天生就带着股子聪明劲儿和韧性。
他一路顺风顺水,先是考上了耶鲁大学,念的是政治学。
毕业后,又跑到波士顿大学深造,拿了个法学硕士。
这学历背景,在当时那可是金字招牌,直接给他敲开了社会的大门。
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他就在华盛顿州金县检察院当上了助理检察长,这起点,比同龄人高了一大截。
可在政治这个大染缸里,光靠努力和学历是远远不够的。
骆家辉心里门儿清,他知道怎么“借力”。
他特别积极地去帮华人社区的领袖周马双金竞选州参议员,趁着这个机会,积攒了不少人脉。
这些早期认识的朋友,后来在他政治生涯的关键时刻,都成了他最坚定的支持者。
1982年,他成功当选华盛顿州众议院议员;1993年,金县县长的位置也落到了他手里;等到1996年,他更是创造了历史,成了美国第一位华裔州长。
骆家辉的政治生涯,这时候就像踩了油门,一路狂飙。
他当上州长那会儿,克林顿总统亲自到场给他祝贺,还在国情咨文里,夸他是“一个优秀的、值得骄傲的儿子”。
这份荣誉,除了骆家辉个人能力出众,更离不开他那独特的华裔身份。
那会儿,中美关系正处在缓和发展的关键期,两国之间的贸易往来也越来越频繁。
有这么一位华裔州长,无疑更能起到桥梁作用,给华盛顿州乃至整个美国和中国的交流合作,提供不少便利。
身份两面,从“骄傲”到“争议”
可身份这东西,就像一把双刃剑,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
骆家辉就是个典型的例子。
他因为华裔身份,受到了外界的高度关注,可也因为他对中国企业的强硬态度,引来了不少争议。
时间到了2010年,华为这些中国企业想敲开美国市场的大门,那时候担任美国商务部部长的骆家辉,选择了站在他们的对立面。
为了向美国政府表忠心,他积极推动对中国企业设置各种贸易壁垒,什么提高关税啊,限制竞标啊,一系列的措施。
华为想要进入美国市场的路,就在骆家辉的阻挠下彻底断了。
这还不是个例,骆家辉在任期间,多次对中国企业采取强硬手段。
他这种“反华”立场,确实给他带来了丰厚的政治资本,让他在一段时间里,成了美国政坛的“常青树”。
可能就是因为他“表现”得太“好”了,2011年8月,骆家辉被任命为美国驻华大使。
他在中国那几年,一举一动都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
公开场合,他会带着妻子儿女在北京街头溜达,一副“亲民”的样子,想跟中国老百姓拉近关系。
可与此同时,私底下他却被指责搞了不少“污名化中国”的行动。
最开始,有些中国人看他是华裔,又觉得他挺“接地气”的,对他还有点好感。
可随着他的真实意图慢慢暴露,骆家辉在中国人心中的形象,那可真是急转直下。
2013年11月,他辞去了驻华大使的职务。
离任之后,回国“淘金”
离开了美国政坛,骆家辉可没闲着,他转头就开辟了一条新的“发财路”——回到中国“捞金”。
仗着他那显赫的履历和之前担任过的职务,他成了各种论坛、峰会争着邀请的贵宾。
不管是“第六届投资美国高峰论坛”,还是“欧美投资巅峰对话”,骆家辉的出现,都能给这些活动增色不少。
而他呢,自然也因此赚得盆满钵满。
美国有的媒体,甚至用“Crazy(疯狂的)”来形容骆家辉在中国“捞金”的行程,还推测他这几年赚的钱,可能比他前半辈子工资加起来都多。
骆家辉这个人,他身上折射出的是一种复杂的现实。
他从一个贫苦华裔的后代,在美国政坛一路摸爬滚打,爬到了高位,这本身就是个不小的传奇。
可他为了政治前途,选择站在中国企业的对立面,后来又回中国高调赚钱,这些都引起了人们的议论。
他这辈子,就这么折腾来折腾去,最终的结果,还真让人有点琢磨不透。
参考资料
[1] 美国国务院官方网站:加里·洛克(Gary Locke)的生平介绍。
[2] 华盛顿州州长办公室档案:加里·洛克(Gary Locke)任期内政策文件。
[3] 盖洛普民意调查:2011年美国驻华大使就任期间中美民众对骆家辉的看法。
[4] 《纽约时报》:关于骆家辉在华“淘金”活动的报道。
[5] 《华尔街日报》:对骆家辉担任商务部长期间中美贸易政策的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