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节后万亿投放,证监会出招!节后或将大涨!
10月9日,央行的一则操作公告引发市场沸腾:开展1.1万亿元买断式逆回购操作,期限3个月。 这一规模远超10月到期的8000亿元逆回购,意味着净投放3000亿元流动性。 同日,证监会联手财政部发布《证券期货违法行为吹哨人奖励工作规定》,奖励金额从案件罚没款的1%提升至3%,最高奖金上限提至100万元。 这两大政策如同双引擎点火,为节后A股注入强心剂。 央行此次买断式逆回购并非简单“放水”,而是一次针对中长期流动性的精细化调控。 与传统的逆回购不同,买断式逆回购是央行直接买入金融机构持有的债券,...
10月9日,央行的一则操作公告引发市场沸腾:开展1.1万亿元买断式逆回购操作,期限3个月。 这一规模远超10月到期的8000亿元逆回购,意味着净投放3000亿元流动性。 同日,证监会联手财政部发布《证券期货违法行为吹哨人奖励工作规定》,奖励金额从案件罚没款的1%提升至3%,最高奖金上限提至100万元。 这两大政策如同双引擎点火,为节后A股注入强心剂。
央行此次买断式逆回购并非简单“放水”,而是一次针对中长期流动性的精细化调控。 与传统的逆回购不同,买断式逆回购是央行直接买入金融机构持有的债券,资金投放期限更长,且不会到期自动收回,相当于向市场注入中长期流动性。
数据显示,9月末央行曾连续两天投放6000亿元流动性,而节后首周到期规模高达1.95万亿元,此次超量续作明显是为了对冲资金缺口,稳定市场预期。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指出,这一操作有助于控制资金面波动,强化逆周期调节。
值得注意的是,买断式逆回购采用“固定数量、利率招标、多重价位中标”模式,有效避免了机构在投标中的“搭便车”行为,使资金需求定价更真实。 此外,央行还同步更新了货币政策工具库,包括设立科技创新再贷款、支持设备更新等定向工具,凸显结构性支持重点。
奖励比例从1%升至3%,上限从10万提至50万元,重大案件或内部举报人最高可获100万元。 这一调整直击过往举报激励不足的痛点——此前有内幕交易案中,关键线索提供者仅获10万元奖励,而案件罚没款高达5000万元。
新规首次将“次要参与者”纳入奖励范围,允许匿名举报人补充材料后领奖,并严禁用人单位打击报复。 这些变化旨在分化违法利益联盟,降低举报门槛。例如,在财务造假链条中,会计、审计等辅助岗位人员往往因恐惧失业而沉默,新规则为其提供了出路与保障。
证监会数据显示,2019年曾对廖英强操纵市场等案件的吹哨人给予奖励,但旧版规则下奖励金额偏低。 此次升级后,预计将大幅提升线索质量与查处效率,尤其对隐藏较深的财务造假、操纵市场等行为形成威慑。
央行与证监会的政策组合,恰好针对当前市场的两大核心问题:流动性紧张与监管信任危机。
流动性层面,央行操作直接缓解银行体系中长期资金压力。 9月政府债券发行高峰与同业存单到期量激增(达3.5万亿元)曾引发市场担忧,此次投放有效缓解了金融机构的负债端压力。 同时,房贷利率下调、首付比例统一降至15%等政策,间接释放居民消费潜力,为股市带来增量资金。
A股上市公司超5400家,日均成交额破万亿元,仅靠监管力量难以全覆盖。 内部知情人的参与,可加速查处如财务造假、内幕交易等隐蔽违规行为。 例如,2024年“924行情”启动以来,A股总市值从68万亿飙升至104万亿元,但过程中仍不乏造假丑闻,新规有望进一步净化市场生态。
政策红利并非雨露均沾,市场结构性特征愈发鲜明。 过去一年,电子行业市值增长6.9万亿元,电力设备、计算机、通信等行业市值增幅均超1.9万亿元,科技板块成为绝对主力。
两个标志性事件印证了这一趋势:一是电子行业总市值历史性超越银行业,成为A股第一大赛道;二是寒武纪股价超越贵州茅台,登顶A股“股王”。 这背后是政策对科技创新的定向扶持——科技创新再贷款规模已扩至8000亿元,利率低至1.5%,并推动并购重组向半导体、信息技术等领域倾斜。
但分化也在加剧。 白酒等传统消费板块表现低迷,新能源与半导体则持续受益于设备更新、税收减免等政策。 市场从去年9月的普涨格局,转变为以硬科技为核心的结构性牛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