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化工行业分析:从炼油消费结构演变,揭示炼油产业投资方向
一、原油下游应用广泛,燃料仍为主要需求 原油主要是由一系列烷烃、环烷烃、芳烃等碳氢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组分,是当前主要的能源之一;石油组分成分复杂,经过蒸馏可以初步分离出沸点差异较大的一些组分,这些组分便是炼油的直接产品,例如汽油、柴油、煤油、化工轻油(石脑油)、燃料油等等。 除了直接当作燃料的成品油之外,可以通过催化裂化等方式,将一些长链高碳烷烃裂解成乙烯、丙烯等小分子烃以及甲苯、对二甲苯等小分子芳烃,由此便可以迈入庞大的石油化工的产品体系。 以石油为原料的化工产品高达数千种之多,因此石油也被称...
一、原油下游应用广泛,燃料仍为主要需求
原油主要是由一系列烷烃、环烷烃、芳烃等碳氢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组分,是当前主要的能源之一;石油组分成分复杂,经过蒸馏可以初步分离出沸点差异较大的一些组分,这些组分便是炼油的直接产品,例如汽油、柴油、煤油、化工轻油(石脑油)、燃料油等等。
除了直接当作燃料的成品油之外,可以通过催化裂化等方式,将一些长链高碳烷烃裂解成乙烯、丙烯等小分子烃以及甲苯、对二甲苯等小分子芳烃,由此便可以迈入庞大的石油化工的产品体系。
以石油为原料的化工产品高达数千种之多,因此石油也被称为“工业血液”、“黑色黄金”,充分反映了其在工业中的重要地位和极高的战略价值。
在原油的各类下游应用中,主要还是炼油产品中用作燃料的各种成品油,占比高达80%;用作化工原料的石脑油、甲苯等占比达到约10%。
从结构上来看,石油的下游应用可以说是覆盖了工业和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从一次下游应用进一步延伸化工产业链,几乎各个行业都能看到以石油为原料的产品的身影。
二、原油消费量与宏观经济高度相关,当前亚太地区为消费主力
原油这一资源的重要性,以及在各个行业都有应用的特性,使得它的消费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国家和地区总体宏观经济。
从历史上的数据来看,全球原油消费量的同比增长率与全球GDP增速呈现非常强的相关性,原油消费与宏观经济密不可分,因此往往用宏观经济指标的预测来代替原油消费量的预测。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全国经济突飞猛进迅速增长,伴随着宏观经济的崛起,我国的原油消费量也随之迅速提升,三十年间年消费量由14244万吨增长至75536万吨,累计增长了430%。
与全球以及地区数据不同的是,我国原油消费同比增长率和GDP增速并没有呈现十分明显的同向波动情况。
近三十年以来,原油消费量同比增长率持续波动,但是我国的GDP增速仍然保持了较为稳定的状态;我国这两个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相比全球以及其他主要地区欧洲、亚太、北美、非洲等来看要更弱一些。
从全球分地区的消费结构来看,近五十年来亚太地区成为全球原油消费增长的主力,在二十年前已经超过欧洲、北美成为全球原油消费最多的地区,且占比持续提升;2024年亚太地区原油消费已经占全球的38%,并且仍然保持着不小的增长势头。
亚太、中东、非洲、中南美洲等发展中国家较多的地区,随着宏观经济的发展,原油消费量也呈现比较明显的增长趋势;而欧洲、北美这些发达地区,近二十年来由于环保压力以及能源转型,原油消费量有着比较明显的下滑,全球呈现了比较明显的“东升西落”的趋势。
根据EIA的数据,2023年全球前三大石油消耗国分别为美国、中国和印度,全年液体石油消耗量分别达到36899万亿百万英热、32244万亿百万英热和10485万亿百万英热,折合消耗原油约67.5亿桶、59亿桶和19.2亿桶。
报告全文可搜索“韦伯产业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