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有个“川味小镇”?8万人从四川搬来,暑假校长还千里追学生,这事儿咋回事?
大家有没有听说过,广东东莞有个叫大朗的小镇,竟然成了四川广安前锋人的“第二故乡”? 别不信,我第一次看到这个数字也惊呆了——一个小镇上居然住着8万四川人!而且每年暑假,还有一波神操作:校长带着老师,从老家跑3000公里去给娃们家访。你说这画风像不像电视剧?但人家是真实发生的! 1. 暑假变成“团圆季”,老师跨省找学生 话说7月底的时候,广安市前锋区广兴镇小学的程晓林校长刚带队从广东回到四川。 他和三位老师,不是在旅游,也不是出差,而是专门跑去东莞大朗找他们学校那些跟爸妈在外打工的孩子。 你以为...
大家有没有听说过,广东东莞有个叫大朗的小镇,竟然成了四川广安前锋人的“第二故乡”?
别不信,我第一次看到这个数字也惊呆了——一个小镇上居然住着8万四川人!而且每年暑假,还有一波神操作:校长带着老师,从老家跑3000公里去给娃们家访。你说这画风像不像电视剧?但人家是真实发生的!
1. 暑假变成“团圆季”,老师跨省找学生
话说7月底的时候,广安市前锋区广兴镇小学的程晓林校长刚带队从广东回到四川。
他和三位老师,不是在旅游,也不是出差,而是专门跑去东莞大朗找他们学校那些跟爸妈在外打工的孩子。
你以为只是随便看看?人家可真是挨家挨户地走,从工厂车间转到出租屋,一边关心孩子们在那边过得咋样,一边叮嘱父母注意安全、看好娃。这画面想想都暖心啊!
据说他们学校700多个学生,有300多每年暑假都会去大朗和爸妈团聚。这样的队伍,还不止一家学校搞。连隔壁观阁镇的小学曹海刚校长,也组团去了。
这场景太有画面感了吧?本来以为只有春节才全村返乡,现在倒好,每年夏天,大半个班级都集体南下,简直比春运还热闹!
2. 东莞大朗,为啥成了“前锋二号城”?
有人要问了,这帮川娃子怎么全扎堆去了广东呢?
其实背后故事挺传奇。早在80年代初,那会儿通讯没现在发达,全靠写信、口口相传。有几个退伍军人,比如苏理林、黄昌德这些老哥,第一个敢吃螃蟹的,就是他们先到了东莞闯荡。
最开始啥工作都干——晒花生、挑泥水,只要能糊口就行。有时候还借宿别人家,看电视顺便帮忙做点杂活,人缘慢慢混出来,再加上当兵时练出来的人品靠谱,很快就被当地老板赏识进厂做事。
后来,他们把自己的亲戚朋友也一拨拨拉过去。“战友带战友”“亲戚拉亲戚”,时间久了,一个村的人几乎都迁移过去。不夸张地讲,在某些村子里,你问十个人,有六七个都有在大朗工作的亲戚!
等到90年代,大伙手头宽裕点,就开起夫妻店、小作坊,再往后发展成毛织厂老板。一代接一代,如今已经是产业链齐全的大群体啦~
3. 老板越来越多,“川味”越熬越浓
你可能觉得这些都是普通打工仔,其实不少已经当上老板啦!比如游忠华,当年19岁进城务工,现在自己开裁缝店,还帮别人加工衣服,下属几十号员工呢!
还有刘军、周正明这种名字,在当地也是响当当。他们最早就是给熟人打零工起步,如今公司规模一点不输本地企业。而且更厉害的是,这些企业主喜欢用自家的老乡,所以招工不用愁,用起来特别顺手~
整个过程就像滚雪球一样,小作坊变中型厂,中型厂又分支出去新项目,好多人创业成功之后,又反哺回老家的产业升级。所以你看,大朗这个地方不仅经济腾飞,还满街飘着麻辣火锅味道……
4. “反哺模式”:下一代接棒+服务圈超贴心
随着第一批闯荡江湖的60后70后逐渐退休,他们把生意交给自家的孩子继续干。这种传承很自然,因为从小耳濡目染嘛,对行业门清得很。
更牛的是,人多力量大,不光经济抱团,就连社会服务也一起搞起来。在外成立商会、有流动党员党委,还有专门调解纠纷的小组(警务助理),遇见啥矛盾直接用方言沟通,比什么律师公证都管用~
甚至因为大家扎堆太明显,每逢寒暑假都有几千名学生跟父母聚首,本地派出所、安全教育活动,都延伸到了东莞。这才有文章开头那幕:老师跨省追踪自己的学生……
不得不佩服这种组织力!哪怕远离故土,也能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而且还能照顾彼此,让异乡生活充满归属感。
5. “逆向输出”:有人选择返乡创业,新故事又开始
最近几年,有意思的新变化出现啦。有些人在外拼搏多年攒够资本和经验,又陆续返回四川老家,把技术、人脉甚至设备一起搬回去,在本土再创事业高峰。据说现在已经有不少人在广安重新建毛织加工园区,要打造全国知名轻纺基地呢~
两地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资金人才互相流动,好处共享不停歇。不仅让更多家庭实现两头兼顾(既陪伴老人孩子,又赚钱养活自己),还推动整个地区共同富裕,说句玩笑话:“穷不过三代”的励志案例就在眼前啊!
写完这些八卦,我只想感慨一句:
谁能想到,一个普通小镇因为一群勇敢外出的川渝兄弟姐妹,会发生这么多温情与奋斗并存的故事?无论身处何方,只要抱团取暖、有目标肯努力,总能创造属于自己的幸福天地~
最后留个问题:
如果你的同学或者邻居突然告诉你,他准备举家搬迁1500公里远去另一个城市发展,你会支持吗?评论区聊聊呗~
#图文作者引入成长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