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报隔夜仇!6辆导弹车被炸惨,俄军轰炸乌克兰,秘密武器曝光
前一天乌军刚宣布炸了俄军6辆宝贝疙瘩一样的伊斯坎德尔-M导弹车,我这还琢磨着俄军怎么也得准备几天吧,结果人家不到24小时,报复的导弹就砸遍了乌克兰全境。 这还不算,最让人后背发凉的是,乌军在赫尔松州前线扒拉导弹残骸的时候,居然发现了朝鲜造的M-1991型“大同江”火箭炮的弹药! 上面那朝文标识清清楚楚。 这门一直藏在传闻里的“秘密武器”,到底还是上场了。 想想看,240毫米口径的集束火箭弹,专挑乌军后方的兵营、没装甲的车队砸。 更吓人的是,乌克兰情报局局长布达诺夫少将说,朝鲜可能要给俄军120...
前一天乌军刚宣布炸了俄军6辆宝贝疙瘩一样的伊斯坎德尔-M导弹车,我这还琢磨着俄军怎么也得准备几天吧,结果人家不到24小时,报复的导弹就砸遍了乌克兰全境。
这还不算,最让人后背发凉的是,乌军在赫尔松州前线扒拉导弹残骸的时候,居然发现了朝鲜造的M-1991型“大同江”火箭炮的弹药! 上面那朝文标识清清楚楚。 这门一直藏在传闻里的“秘密武器”,到底还是上场了。
想想看,240毫米口径的集束火箭弹,专挑乌军后方的兵营、没装甲的车队砸。 更吓人的是,乌克兰情报局局长布达诺夫少将说,朝鲜可能要给俄军120门这种火箭炮,后面跟着的炮弹,乌方估计有上千万发,韩国人甚至说可能达到1200万枚。 这弹药量,想想都头皮发麻。
可另一边呢,俄军这“不报隔夜仇”的狠劲,也真是展现得淋漓尽致。 在切尔尼戈夫州的那个新兵训练场,打法那叫一个残酷:先是伊斯坎德尔-M导弹带着高爆弹头或者集束弹头砸下来,把兵营直接掀翻,紧接着“沙赫德-136”自杀式无人机就飞过来对着幸存的人清剿。
几百名乌军新兵,连战场都没上,可能就没了。 现场照片里,北约援助的武器库也被引爆,火光冲天。
这还没完,俄军明显是多点开花。 第聂伯罗州的军用机场遭了殃,机库被导弹命中,里面几十架雅克-52螺旋桨教练机成了废铁。 这些苏联时代的老古董,被乌军捣鼓着在后座装机枪,想用来拦截俄军的无人机,结果被俄军一锅端了。 扎波罗热市区的那个装甲车维修工厂,也被导弹和无人机的组合拳打得浓烟滚滚,乌军前线的装备维修这下可麻烦了。
最让乌军心里咯噔一下的,恐怕是第聂伯罗市的“爱国者”防空系统疑似拦截失败。 眼看着它连续发射了好几枚拦截弹,结果俄军的伊斯坎德尔-M导弹还是精准落地爆炸了。 天上当时还飞着好多俄军的侦察无人机,明摆着是在找目标,说不定就是冲着传言中部署在那的乌军F-16战斗机去的。 这制空权,俄军抓得死死的。
说起来,朝鲜武器在乌克兰战场亮相,这也不是第一次被抓住实锤了。 早在今年7月份,就有高清画面显示,一门朝鲜的75式火箭炮刚运到乌克兰,还没来得及开火,就被乌军的侦察无人机发现,然后直接被自杀式无人机精准点名,炸成了一堆带着朝鲜绿涂装的废铁。 从发现到摧毁,就几个小时,现代战争的“发现即摧毁”节奏,根本不给老装备任何喘息的机会。
俄军这么急着用朝鲜的武器,也透着一股无奈。 打到现在,自家的军工生产压力巨大。 德国有个智库估计,朝鲜光给俄罗斯运去的炮弹就占了俄军需求的40%,足足有580万枚以上。
俄罗斯这边,可能主要是用粮食、能源还有一些技术来换。 甚至还有说法,朝鲜已经派了兵到俄罗斯,帮着在库尔斯克地区作战,人数可能都上万了。 这角色转变真是让人感慨,苏联时代的老大哥,现在也得靠别人输血了。
回头看看这次报复行动,俄军的意图非常清楚。 就是要用这种又快又狠的打击,告诉乌克兰和它背后的支持者:任何对俄罗斯的挑衅,都会立刻招致更猛烈的回击。 而且,他们现在有了朝鲜这个看似用之不竭的“弹药库”支撑,持续火力似乎有了保障。
但战场上的事,从来都不是一边倒的。 朝鲜武器虽然量大人猛,但面对乌克兰天上密密麻麻的无人机,那些缺乏现代化防护的老旧装备,比如之前被炸毁的75式火箭炮,生存能力到底怎么样,还得画个大问号。
俄军这种依赖外部援助的程度,究竟是不是“纸老虎”的表现? 就像最近特朗普突然改口说的那样,还是说这恰恰证明了俄罗斯在极端压力下寻找资源的韧性?
现在,赫尔松州田野里那片朝鲜火箭弹的残骸,冷冰冰地躺在那里。 它不再是一个传闻,而是一个确凿的证据,证明这场战争已经卷入了一股新的、难以预测的力量。 这盘棋,是越下越大了,也越来越复杂了。
你看好朝鲜武器大规模投入后能改变俄乌战场的平衡吗? 还是觉得这反而会引发更不可控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