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会议上,博古被解除职务后,他何去何从?
#夏季图文激励计划#1935年1月17日晚上,遵义会议结束了。博古独自坐在那间简陋的房子里,外面的风呼呼地刮着,他的心情比这天气还要糟糕。28岁的年纪,从权力巅峰跌落下来,换作谁都受不了这个打击。 会议上那些尖锐的批评声还在耳边回响。张闻天的”反报告”、毛泽东的长篇发言,还有那些支持的掌声,每一个细节都像针扎一样刺痛着他的心。博古怎么也想不明白,自己明明是按照共产国际的指示在做事,怎么就成了众矢之的? 权力不是说交就能交的 会议是结束了,可权力交接却没那么简单。博古心里憋着一股劲儿,你们说我不...
#夏季图文激励计划#1935年1月17日晚上,遵义会议结束了。博古独自坐在那间简陋的房子里,外面的风呼呼地刮着,他的心情比这天气还要糟糕。28岁的年纪,从权力巅峰跌落下来,换作谁都受不了这个打击。
会议上那些尖锐的批评声还在耳边回响。张闻天的”反报告”、毛泽东的长篇发言,还有那些支持的掌声,每一个细节都像针扎一样刺痛着他的心。博古怎么也想不明白,自己明明是按照共产国际的指示在做事,怎么就成了众矢之的?
权力不是说交就能交的
会议是结束了,可权力交接却没那么简单。博古心里憋着一股劲儿,你们说我不行就不行了?那可不成!他把中央的两个挑子——印章和文件箱,依然跟在自己身边。张闻天虽然被推举出来接替他,但博古就是不松口。
博古的理由听起来还挺有道理:中共是共产国际的下级组织,换领导这么大的事,不向上级汇报怎么行?他对大家说:“交权可不是交三个印章、文件箱那么简单,还要向共产国际报告。共产国际不承认,这个权我交不出去。”
这话说得倒是冠冕堂皇,可大家都知道他心里的小九九。20天过去了,博古依然不肯交权,这可把大家急坏了。红军正在长征途中,前有堵截后有追兵,内部再搞分裂那还了得?
周恩来的那一夜长谈
1935年2月5日,红军走到了川滇黔三省交界的一个小村庄。这地方有个特别的名字叫”鸡鸣三省”,据说公鸡一叫,三个省都能听到。就在这个晚上,周恩来找到了博古,两人聊了整整一夜。
周恩来这人说话有水平,他没有上来就批评博古,而是先从自己说起:“你我都是留过洋的,吃过洋面包,对中国的国情都不够了解。自从我领导南昌起义失败后,我就明白了,中国革命靠我们这些人搞不成。”
接着,周恩来话锋一转:“老毛不一样,他懂中国。你我谁都当不了领袖,咱们一起辅佐老毛,把这件事搞成。现在最重要的是作战胜利,除了胜利,我们还有什么个人东西不能放弃的?”
这番话说得博古心服口服。第二天一早,博古主动把中央的印章和文件全部交了出来。张闻天终于正式接任了党中央的领导工作。
从最高领导到政治部代理主任
交出权力后,博古被安排担任红军总政治部代理主任。说实话,从党的最高领导人到一个具体部门的负责人,这个落差不是一般人能承受得了的。可博古这人还真有点意思,他没有消极怠工,反而认真干起了政治工作。
长征路上,博古遇到了一个证明自己的机会。红四方面军的张国焘找到他,暗示遵义会议的决定不合法,想拉他一起对抗中央。张国焘手下有8万人马,实力是中央红军的好几倍,要是博古真的和他联手,局势会变得很复杂。
可博古想都没想就拒绝了。当张国焘污蔑北上方针是”逃跑主义”时,博古当场就急了:“红军是个统一的整体,只有团结北上才有出路。谁搞分裂,谁就是削弱革命力量,谁就会成为千古罪人!”
这表态够硬气的吧?说明博古这人虽然犯过错误,但大是大非面前还是很清醒的。
从政治工作者到新闻事业开拓者
1936年西安事变爆发,博古又有了新的用武之地。他和周恩来、叶剑英一起作为中共代表团赶到西安,在这场关乎民族命运的谈判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西安期间,博古干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他创建了”红中社西安分社”,专门搞宣传工作。后来这个机构改名叫”新华社”,就是现在新华通讯社的前身。看来博古早就意识到掌握舆论阵地的重要性了。
1937年,博古正式担任新华社社长。不过这第一次当社长时间不长,几个月后就交给了廖承志。真正让博古在新闻事业上发光发热的,是1941年的那次任命。
延安清凉山的日日夜夜
1941年初,皖南事变发生,新四军损失惨重。重庆的《新华日报》受国民党阻挠,连这么重要的新闻都不能报道。博古气坏了,他跑到中央说:“我们必须有自己的报纸,有自己的通讯社!”
中央采纳了他的建议,决定创办《解放日报》,同时改进新华社的工作。博古身兼三职:《解放日报》社长、新华社社长、中共中央出版发行局局长。这下他可忙坏了。
在延安那几年,博古每天早上6点就骑着马过延河,到清凉山的报社上班。晚上经常干到很晚,和毛泽东的窑洞一样,是延安熄灯最晚的地方。白天忙报社的事,晚上还要翻译马列著作,这种工作强度真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
报纸改版风波
《解放日报》刚创办的时候问题不少。每天大量刊登外国通讯社的消息,对八路军、新四军的英勇事迹报道却很少,文风还死板得要命。毛泽东看了很不满意,批评说这不是一张完全的党报。
1942年3月31日,毛泽东和博古一起主持了报纸改版座谈会。博古在会上做了诚恳的自我批评,承认了办报中存在的问题。4月1日,《解放日报》正式改版,提出了党报必须具备的”四性”:党性、群众性、战斗性、组织性。
这次改版成了中国共产党新闻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博古虽然在军事指挥上犯过错误,但在新闻工作上确实有两把刷子。
延安整风中的深刻反省
1942年延安整风开始后,博古又成了重点整顿对象。毕竟他是”左倾”路线的代表人物之一,不整顿他整顿谁?可博古的态度很端正,主动检讨自己的错误。
在党的七大上,博古的检讨更是深刻得让人动容:“给党造成这么大的损失,我就是再怎么努力工作都弥补不了。各种恶果我是最主要的负责人,这里没有'之一',而是最主要的负责人。”
这种勇于承担责任的态度,赢得了大家的理解和原谅。博古继续当选为中央委员,说明党和同志们对他还是认可的。
重庆谈判的最后使命
1946年,国共两党在重庆进行和平谈判。博古作为中共代表团成员,参加了政协宪法草案审议工作。这次任务对他来说意义重大,也是他人生中的最后一次重要使命。
在重庆期间,博古和王若飞等人面对国民党方面的各种刁难,坚持原则,据理力争。可惜国共双方分歧太大,谈判陷入僵局。4月8日,博古和王若飞不得不飞回延安向中央汇报情况。
命运的最后一击
4月8日下午1点多,毛泽东、朱德等人早早来到延安机场,准备迎接从重庆返回的同志们。博古的妻子张越霞也带着孩子来到机场,大家都很兴奋。
下午2点左右,天空中传来了飞机的轰鸣声。所有人都抬头张望,以为是博古他们回来了。可那架飞机在延安上空盘旋了一阵后,声音越来越远,最后消失了。
原来延安当时下着小雨,云雾很浓,飞机无法降落。飞行员想返航,却迷失了方向,误飞到了山西兴县黑茶山,最后撞山坠毁。机上17人全部遇难,包括博古、王若飞、叶挺、邓发等重要人物。
这就是震惊中外的”四八空难”。一场意外,让中国共产党失去了一批优秀的领导人。博古的生命永远定格在39岁,他再也看不到新中国的成立了。
一个复杂历史人物的真实面貌
毛泽东为”四八”烈士题词:“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周恩来更是深情地写道:“博古为人民而死,死得其所!博古的崇高品德和光辉形象永远留在中国人民的心中!”
博古这个人,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也简单。24岁当上党的最高领导人,确实有点年轻气盛;犯了错误被撤职,却能够放下身段重新开始;在新的岗位上兢兢业业,最终为革命事业献出了生命。
从犯错误的年轻领导人,到党的新闻事业奠基者,博古用11年时间完成了人生的华丽转身。他的经历告诉我们,一个人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犯了错误不知道改正。
博古能够从遵义会议的失败者,变成延安时期的贡献者,靠的就是这种知错就改的勇气和为党工作的赤诚之心。39年的人生虽然短暂,但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什么叫作”浪子回头金不换”。
你觉得博古这个历史人物是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