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国后我才敢说:真正的加拿大医疗,和免费福利宣传的完全不一样
去加拿大之前,我对这个国家最向往的就是传说中的全民免费医疗。 移民中介的广告铺天盖地:看病不花钱、住院全免费、药费政府报销,听起来简直就是医疗天堂。真正在多伦多生活了三年后,我才发现自己对免费这个词的理解有多么天真。 回国已经半年了,我终于敢说出真话:加拿大的医疗,远没有宣传的那么美好。 01 一张急诊单的震撼教育 刚到加拿大的第二个月,我因为急性阑尾炎被送进了急诊室。 那是一个周六的凌晨3点,腹痛如刀割,室友赶紧叫了救护车。在国内的经验告诉我,这种情况应该马上手术,几小时就能解决。 但在多伦...
去加拿大之前,我对这个国家最向往的就是传说中的"全民免费医疗"。
移民中介的广告铺天盖地:"看病不花钱、住院全免费、药费政府报销",听起来简直就是医疗天堂。真正在多伦多生活了三年后,我才发现自己对"免费"这个词的理解有多么天真。
回国已经半年了,我终于敢说出真话:加拿大的医疗,远没有宣传的那么美好。
01 一张急诊单的震撼教育
刚到加拿大的第二个月,我因为急性阑尾炎被送进了急诊室。
那是一个周六的凌晨3点,腹痛如刀割,室友赶紧叫了救护车。在国内的经验告诉我,这种情况应该马上手术,几小时就能解决。
但在多伦多总医院的急诊室,我足足等了13个小时才见到医生。
整个急诊室人满为患,到处都是在地上铺着毯子睡觉的病人。我痛得直不起腰,护士只是淡淡地说:"先生,您已经登记了,请耐心等待。"
13个小时后,医生花了不到5分钟确诊,然后告诉我:"手术需要排队,大概还要等48小时。"
我震惊了:"医生,阑尾炎如果拖延会破裂的!"
年轻的医生耸耸肩:"先生,这里不是美国,我们按照紧急程度排队。您的情况还不够危急。"
最后我在医院躺了整整5天才等到手术。手术后第二天就被要求出院,理由是"床位紧张"。
更让我意外的是,出院时收到了一张救护车账单:425加元。护士解释说:"救护车费用不在医保范围内,需要自付。"
这是我第一次意识到,加拿大的"免费医疗"有多少个例外。
02 找家庭医生:比中彩票还难
在加拿大,要想看专科医生,必须先有家庭医生转诊。但找到一个家庭医生,简直比中彩票还难。
我刚拿到健康卡时,兴冲冲地开始寻找家庭医生。打了无数个电话,得到的回答都是:"对不起,我们不接收新病人。"
后来我了解到,多伦多有超过140万人没有家庭医生,全加拿大这个数字接近650万人。
我的邻居莎拉,一个在加拿大出生的白人女性,告诉我她已经等了8年才找到家庭医生。
"我之前的家庭医生退休了,"她苦笑着说,"新医生都说patient list满了。去年我儿子发高烧,只能去walk-in clinic排队4个小时。"
最荒诞的是,去年我听说附近小镇有医生开始接收新病人,当天就有500人在雪地里排队,其中很多人凌晨4点就开始排队。场面就像抢购限量商品一样疯狂。
我最终通过朋友介绍,花了1年半才找到愿意接收我的家庭医生。
03 等待:加拿大医疗的代名词
有了家庭医生后,我天真地以为看病会变得容易。现实再次给了我一记重击。
去年春天,我发现腹部有个包块,担心是肿瘤。家庭医生检查后说:"需要做CT扫描,我给你开转诊单。"
我问什么时候能做,她查了查电脑:"大概8-10周后。"
"什么?两个多月?万一是恶性肿瘤怎么办?"
"先生,这已经是加急了。平常CT要等16周。"
我拿着转诊单走出诊所,心情复杂到极点。在国内,这种检查当天就能做,最多等一两天。
最终,我等了11周才做上CT。幸好结果是良性的,但这两个多月的煎熬,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理解。
更让我震惊的是,我后来查到的官方数据:2024年,加拿大患者从家庭医生转诊到接受治疗的中位等待时间是30周,这是有记录以来的最长等待时间。
30周,整整7个半月!
我的朋友Tom需要做膝关节置换手术,等了整整18个月。这期间他几乎无法正常行走,只能靠止痛药维持。
"我每天都在痛苦中度过,"Tom告诉我,"但医生说我还年轻,不算最紧急的病例。"
04 "免费"背后的真实代价
最让我震惊的,是了解到加拿大医疗的真实成本。
房东老王是个移民加拿大30年的华人,一次聊天时他给我算了笔账:
"小伙子,别被'免费'忽悠了。加拿大人每年平均花费5,789美元用于支付医疗保险税。"
我不相信:"不是说免费吗?"
老王苦笑:"医疗费用都摊在了税收里。我每年交的税里,有一大部分就是医疗费用。而且很多东西还不包括——处方药、牙科、眼科、救护车,这些都要自己掏钱。"
他拿出上个月的药费收据给我看:治疗高血压的药物每月380加元,完全自费。
"我老伴去年做了个牙齿矫正,花了8000加元。在国内,同样的治疗也就2000块人民币。"
我开始重新计算在加拿大的医疗成本:
- 年度税收中的医疗部分:5,789美元
- 处方药费用:平均每年1,200加元
- 牙科检查和治疗:每年800加元
- 眼科检查:每年150加元
- 补充医疗保险:每月120加元
算下来,每年的实际医疗支出超过11,000加元,约合人民币6万元。
05 医疗资源:看上去很美
表面上,加拿大的医疗设施确实不错。医院很新,设备先进,医生也很专业。
但医疗资源的配置让人头痛。
我做过一次对比研究,发现了一个惊人的事实:加拿大在发达国家中,医生数量、医院床位数、MRI机器数量都排在后几位。
全加拿大只有不到800台MRI机器,平均每百万人口只有21台。而韩国每百万人口有35台,日本有55台。
我在多伦多最大的医院陪朋友看病时,亲眼目睹了资源紧张的现状。整个医院只有3台MRI机器,每天要运行20小时才能勉强满足需求。
一位在急诊科工作的华人护士私下告诉我:"我们每天都在超负荷运转。医生一个接一个地看病人,根本没时间详细询问病情。很多时候只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06 生死攸关的等待
最让我震惊的,是加拿大医疗等待期间的死亡数据。
据报告,自2018年以来已有超过74,000加拿大人在等待名单上死亡,仅2023-24年就有至少15,474患者死在等待队列中。
我的房东老王就是差点成为这个数字之一的人。
去年冬天,他因为胸痛去看家庭医生。医生安排了心电图检查,结果显示可能有问题,需要进一步做心脏造影。
"医生说要等12周,"老王当时并不在意,"我想12周就12周吧,反正也不急。"
但等了8周后,他在家突然晕倒,被送进急诊室。经过抢救,医生发现他的一根主要血管已经堵塞了90%。
"如果再晚几天,我可能就没命了,"老王现在回想起来还心有余悸,"医生说我应该两个月前就做手术。"
幸运的是,因为是急诊,老王当天就做了心脏支架手术。但我不禁想:如果当初能及时检查,根本不用经历这种生死考验。
07 私立医疗:有钱人的特权
在经历了无数次漫长等待后,我开始了解加拿大的私立医疗。
虽然法律上不允许私立医院提供公立系统覆盖的服务,但还是有很多变通的方式。
我的邻居,一个在投资银行工作的高管,告诉我他的"秘密":
"我有私人医疗保险,每年交5000加元。如果需要MRI或者专科检查,我可以去美国做,保险公司报销。"
他上次做膝关节检查,直接飞到西雅图,当天做完检查,第二天就回来了。
"在多伦多等MRI要3个月,我去西雅图只要3小时。"
另一种方式是去魁北克省的私立诊所。那里的法律稍微宽松一些,允许某些私立服务。我有朋友为了避免等待,专门开车5小时去蒙特利尔做检查。
但这些选择都有一个前提:有钱。
对于普通收入的家庭,只能在公立系统里排队等待。
08 医生的无奈
在加拿大生活久了,我开始理解医生们的无奈。
我的家庭医生Dr. Peterson是个非常敬业的人,但每次见面时,他都显得匆忙而疲惫。
一次闲聊时,他告诉我:"我每天要看40-50个病人,平均每人只有8-10分钟。很多时候我想多了解病人的情况,但时间不允许。"
他指着墙上的排班表:"我们科室本来有6个医生,现在只剩下4个。其中两个去了美国,那里的收入是这里的两倍。"
Dr. Peterson告诉我,很多加拿大医生都在考虑南迁。美国医生的平均年收入是30万美元,加拿大只有15万加元。而且美国的工作环境相对宽松,医生有更多时间和病人交流。
"我们被困在一个系统里,"他苦笑着说,"想给病人提供更好的服务,但资源和时间都不够。"
更让我意外的是,他告诉我很多医生自己看病时也会选择绕过公立系统。
"上次我需要做一个专科检查,如果走正常程序要等4个月。我直接给专科医生朋友打电话,第二天就做了。"
09 与其他国家的对比
回国后,我做了一些研究,对比了几个发达国家的医疗系统。
德国:虽然也是全民医保,但等待时间远比加拿大短。急诊MRI平均等待时间1-2周,专科医生预约平均3-4周。
法国:被世界卫生组织评为最佳医疗系统。急诊响应时间平均15分钟,专科医生预约一般1-3周。
澳大利亚:双重系统,公立和私立并存。公立系统等待时间也比加拿大短,私立系统选择更多。
加拿大的医疗支出在OECD国家中排名前列,但等待时间却是最长的。
这让我思考一个问题:钱都花到哪里去了?
10 真实的代价
在加拿大的三年,我目睹了太多因为医疗延误造成的悲剧。
我的朋友Lisa,一个年轻的单亲妈妈,因为找不到家庭医生,儿子的哮喘一直得不到正规治疗。每次发作都要去急诊室,每次都要等好几个小时。
我的同事Mark,因为等待胆囊手术太久,最后胆囊破裂,差点危及生命。原本一个简单的腹腔镜手术,最后变成了复杂的开腹手术。
最让我痛心的是我房东老王的老伴。她从发现乳房肿块到确诊乳腺癌,等了整整6个月。确诊时已经是晚期,失去了最佳治疗时机。
"如果能早点确诊,也许结果会不一样,"老王眼含泪水,"但我们没有选择,只能等。"
11 医疗旅游:加拿大人的无奈选择
我在加拿大期间,听说了一个新词:医疗旅游。
很多加拿大人选择去其他国家接受治疗,以避免漫长的等待。
我的同事Sarah为了做白内障手术,专门去了印度。在多伦多要等8个月,她在印度一周就完成了手术,费用还便宜一半。
"包括机票和住宿,总费用比在加拿大私立诊所便宜60%,"Sarah告诉我,"而且印度医生的技术很好,设备也很先进。"
据统计,每年有超过5万加拿大人前往其他国家接受医疗服务。目的地包括美国、印度、泰国、墨西哥等。
这个现象很讽刺:一个号称有世界最佳医疗系统的国家,却有大量公民选择去其他国家看病。
12 回国后的对比
回到中国半年了,我对两国医疗有了更客观的认识。
在上海,我陪父亲做了一次全面体检。当天挂号,当天检查,当天出结果。CT、MRI、血检、心电图,一天全部搞定。
费用呢?全套检查2800人民币,约合500加元。在加拿大,同样的检查即使能预约上,也要分布在3-4个月内逐项进行。
我父亲需要做一个小手术,从确诊到手术只用了一周时间。主治医生很细心,术前术后都详细解释病情和注意事项。
当然,中国的医疗也有问题——好医院排队时间长、医患关系紧张、医疗资源分布不均。但至少在效率和可及性方面,比加拿大强太多。
而加拿大的医疗系统,似乎还停留在几十年前的模式,效率低下、等待时间越来越长。
13 重新认识"发达"
三年的加拿大生活,让我重新思考什么叫"发达"。
发达不是喊出来的口号,而是体现在每个公民的实际体验中。
一个让病人等待7个月才能接受治疗的医疗系统,称不上发达。
一个有650万人找不到家庭医生的国家,称不上发达。
一个每年有数万人死在等待名单上的制度,称不上发达。
加拿大的医疗系统就像一辆看起来很豪华的汽车——外观光鲜,配置齐全,但发动机有问题,经常抛锚。
真正的发达医疗应该是:当你需要时,能够及时获得高质量的医疗服务。这方面,加拿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14 给想移民朋友的建议
如果你正在考虑移民加拿大,我想给一些诚恳的建议:
1. 不要被"免费医疗"的宣传迷惑。算一算真实的医疗成本,包括税收、自费项目、补充保险等。
2. 准备好漫长的等待。如果你或家人有慢性疾病,需要定期检查和治疗,要慎重考虑。
3. 考虑私立医疗保险。如果经济条件允许,购买涵盖海外医疗的保险。
4. 保持国内的医疗关系。很多华人移民都会回国看病,尤其是需要复杂治疗时。
5. 学会使用系统。了解walk-in clinic、telehealth等替代选择,不要完全依赖家庭医生。
最重要的是:保持理性和客观的态度。每个国家的医疗系统都有优缺点,关键是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选择。
写在最后
回国半年了,我经常想起在加拿大的那些日子。
加拿大确实是个美丽的国家——自然环境优美、社会相对公平、人民友善包容。这些都是它的优点。
也许有一天,加拿大的医疗系统会改革,等待时间会缩短,效率会提高。但至少在我生活的那三年里,现实和宣传之间,还有很大的差距。
对于正在国外生活的朋友们,我想说:无论在哪里,健康都是最重要的财富。提前了解当地的医疗体系,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在需要时得到最好的保护。
对于还在国内的朋友们,我想说:中国的医疗系统虽然不完美,但在很多方面比我们想象的要好。我们要珍惜现有的资源,同时推动系统不断完善。
真正的发达,不在于口号有多响亮,而在于每个普通人的切身感受。
---
出行Tips(针对在加拿大的朋友):
1. 紧急情况:拨打911,但非紧急情况避免叫救护车(费用昂贵)
2. Walk-in Clinic:无需预约的诊所,适合小病小痛
3. Telehealth:电话医疗服务,可以获得初步建议
4. 药店诊所:Shoppers Drug Mart等大型药店通常有护士提供基础服务
5. 医疗旅游保险:如果计划回国看病,购买相应保险
6. 保存所有医疗记录:包括检查结果、处方等,便于日后转诊或回国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