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印合作稳固后,美商务部长频谈中国,特朗普疏忽中全盘败局

前言 印度也面临着挑战美国利益的问题,进口俄油被加征了50%的关税,而中国的反击措施却让美国主动延长了暂停的期限。 特朗普这人做事一向讲究双标,背后其实隐藏着他对各个对手实力的冷静衡量。核潜艇能吓唬住俄罗斯,关税还能压制印度,可是一碰到中国,这些招数都用不上。 到底是什么让这个“交易大咖”对中国那么忌惮?美国的霸权长城又出现了啥裂缝、动摇的地方? 两记重拳:核潜艇堵门,关税砸向脖子 这几天,特朗普的“铁腕外交”真是挺吓人的,挺震撼的。 8月1日,两艘核潜艇突然出现在了俄罗斯周边海域,这可是特朗...

前言

印度也面临着挑战美国利益的问题,进口俄油被加征了50%的关税,而中国的反击措施却让美国主动延长了暂停的期限。

特朗普这人做事一向讲究双标,背后其实隐藏着他对各个对手实力的冷静衡量。核潜艇能吓唬住俄罗斯,关税还能压制印度,可是一碰到中国,这些招数都用不上。

到底是什么让这个“交易大咖”对中国那么忌惮?美国的霸权长城又出现了啥裂缝、动摇的地方?

两记重拳:核潜艇堵门,关税砸向脖子

这几天,特朗普的“铁腕外交”真是挺吓人的,挺震撼的。

8月1日,两艘核潜艇突然出现在了俄罗斯周边海域,这可是特朗普上台以来第一次用如此直白的方式展示军事威慑。

说是普通部署吧,可谁都明白,这个时间安排真是巧得很。在俄乌僵持不下的关键时刻,美军核潜艇几乎算是贴身警告,直指俄罗斯的战略要害。

克里姆林宫的回应倒挺有看头,他们特别强调了“要小心对待核说话”,表明了对这些话题的重视。

这种说法,实际上就算是在为两边腾出一点空间,让大家都有个台阶下。

印度那边嘛,操作得挺干脆的。7月31号和8月6号,特朗普连续两回发了行政命令,原因也挺直白:就是为了进口俄罗斯的石油。

25%加25%,总共50%的关税,这一数字可算是美国对主要贸易伙伴开出的最高纪录啦。地瞧,2024年,美印之间的贸易额达到了1292亿美元,而印度对美的贸易顺差也有457亿美元。

这一刀砍下来,印度靠出口为生的企业一下子就愣住了。信息技术、制药、纺织品这些印度的拿手好戏,利润一瞬间就被削减了不少。

印度外交部虽然喊着“这不公平、不公正”,但到现在还没公布啥像样的反击办法。

难怪啦,因为印度真的是没啥拿得出手的底牌。

美国可是印度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到2024年,印度对美出口的金额已经高达786亿美元了。这种经济上的紧密联系,也让印度只能用一些“软办法”,比如外交抗议和WTO申诉,来表达不满了。

更麻烦的是,印度在国际事务上还得仰仗美国的撑腰。无论是联合国安理会的改革,还是印太地区的战略合作,哪一样都少不了美国的支持。

特朗普明显是看透了这一点。

对俄罗斯采取军事威慑手段,而对印度则用经济制裁这套组合拳,表面上看,这两招确实把局势给按住了。俄罗斯也开始主动寻求对话,印度也不敢硬碰硬到底。

战略算盘:为什么选择先打俄印?

特朗普用的那招“各个击破”,其实算盘打得挺灵光的。

先说俄罗斯,经过两年多的冲突,俄国的经济确实吃了不少苦头。军费支出激增,能源收入还算维持,但国际支付途径已经被大大限制了。

这个时候搞个核潜艇威慑,就像是在俄国最敏感的神经上狠狠一踩。普京再怎么坚决,也得顾忌到战略风险的底线。

印度的短板更加凸显。作为全球第三大石油进口国,印度对于俄罗斯原油的依赖程度可是不容忽视。

到2024年,从俄国进口到印度的石油占了总进口的40%。关键是价格比国际市场低了三成以上,还能用卢比来结算,这样就能躲开美元的风险咯。

这笔交易里,印度把俄油经过加工后再卖出去,去年赚了差不多240亿美元的利润。

不过呢,印度的经济布局决定了它在美印关系里始终处于比较弱势的位置。

像软件外包、制药代工、纺织品出口这几个产业,印度可算是经济支柱了,而美国市场在其中的份额也挺大的。一旦搞起对等关税,印度的企业肯定是第一个吃不消的。

更令人担心的是,印度在地缘政治这块儿,对美国其实还有点 dependencies。

如果想在印太地区高出更大的作为,争取在国际舞台上 bumper更多的话语权,得看美国这个大哥是否点头。

卡内基基金会的报告直截了当地说:印度或许得减少俄油的进口,可又不能明说,免得被认为是在向美国低头。

这类让人觉得难堪的境地,正好符合特朗普想要达到的效果。

从整体策略来讲,特朗普首先打击俄印,确实有其合理之处。这两国虽然都不算小角色,但在一些重要的方面,对美国的依赖程度还是挺高的。

俄罗斯得顾着避免陷入战略冲突,印度则要保持经济发展的势头,这样一来,美国就有了不少从中下手的机会。

不过,这种精明的算计,一遇到中国就显得不太奏效了。

突然转向:对华政策为何急刹车?

8月7日,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的话一出来,反倒让人大跌眼镜。

就在大家都以为美国要对中国动手,发起“总攻”的时候,这位商务部长却突然说起“关税暂停期可能会再次延长”。

这个变化,挺出乎意料的,突然之间就来了个转折。

你得知道啊,按照五月份那份《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提的,原本两边计划8月12日把关税恢复到24%的水平。现在突然间又说要推迟到11月中旬,这里面的原因或许值得琢磨一下。

最直白的原因嘛,还是因为中美之间的经贸关系紧密得不得了。

2024年,两国之间的贸易总额已经突破了6800亿美元,而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逆差还保持在3600亿美元的水平。这个规模,任何关税的提高都可能对美国的消费者和企业带来很大的冲击。

比如,美国从中国进口的机电设备、纺织品这些生活必需品,占比已经超过一半,挺高的。

要是关税全都恢复的话,美国的通胀可能还会攀升1.5个百分点。这对正拼命控制通胀的美国经济来说,简直是在雪上加霜。

让特朗普更抓心窝的是中国那边的反击实力。

到2025年头,中国对美国加征的反制关税,涉及大豆、玉米啥的农产品,直接牵扯到美国中西部农业州的选票。这些地方,正是特朗普的票仓重地。

波音公司确认了,中国已经不再接受新的飞机订单。与此同时,稀土价格在短短三个月内飙升了370%,这一下子也让美国的军工企业心里跟琢磨着呢。

中国的反应手段精准又有力度,真是让人佩服。

一方面通过《稀土管理条例》严格限制开采总量,另一方面不断攻关铈磁体技术,成本低得离谱,只有传统磁体的五分之一,为这两个策略配合,结果让美国十年内彻底打消了对中国稀土的幻想,彻底破灭啦。

更深入的角度来看,中美在半导体和新能源这些关键产业的角逐,已经逐步进入了激烈的深水区。

大家都明白,彻底脱钩只会变成“双输”的局面。就算是像特朗普那样的强硬派,也不得不在现实压力下做出一定的让步。

卢特尼克的发言中,透露出美国政府那点儿矛盾情绪。一边他夸口说“对等关税”每个月能给美国带来500亿美元的额外收入;另一边却又强调暂停时间的延长,这事得等特朗普最后拍板才行。

这种“边打边谈”的办法,其实就是在试探中国的底线,同时又不想把中美贸易关系的根基完全弄碎。

满盘皆输:霸权大厦的裂缝在哪?

特朗普那套“各个击破”的招数,看起来挺聪明的,实际上也暴露出美国霸权所遇到的根本麻烦。

最直观的问题,得数战略上的透支。

对俄的军事威慑,得动用航母战斗群60%的战力,算是挺大的消耗了。对印度的关税战,又得耗费不少外交资源,投入也不少。而和中国谈判,得靠专业团队长时间钻研,才能打好这场仗。

即使是大国中的佼佼者,在三条战线上同时作战,估计也会觉得挺吃力的。

卢特尼克就是个很好的例子。8月7日他刚说可能会把对中国关税暂停时间延长,转眼又放话说“要是中国买俄油,就会面临更高级别的关税”。

这种前后不一的表态,正好反映出美国政府内部在对华政策上的纷乱和意见的不一致。

更根本的问题在于,那套霸权思维已经不再适用了。

在多极化这个不可阻挡的大势头下,任何想靠单边主义来维持霸权的举动,基本都注定碰壁、碰一鼻子灰。

就在美国对印度实施制裁当天,俄印两国宣布用卢比来结算S-400导弹的交易;与此同时,中国也在加紧推动金砖国家的本币结算系统。

这几招,直指美元的软肋啊。赶走美元搞交易的国家越多,美国金融制裁的威慑力就越弱,影响也就越小了。

过去的经验告诉咱们,任何霸权都逃不过它的生命周期,终究会有终点。

英国曾经自诩“日不落帝国”,苏联也曾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但最后都在历史的潮流中逐渐淡出舞台。

美国的霸主地位,也不可能一直持续到底。

如今这多边博弈,其实就是国际秩序重新安排的过程。新崛起的经济体不断壮大,多边主义也开始走回头路,这些都在推动这个趋势。

特朗普团队得明白,真格的策略聪明不在于一时的硬碰硬,而在于跟上大势,搭建一个能长久保持合作的体系。

在商界的实际操作,比那些政客喊的口号更能打动人心。比如,宝马在中国又投了200亿人民币,西门子也在成都把研发中心扩建了。

这些行动和特朗普喊的“制造业回流”口号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市场的偏好,通常比政治的谋划来得更实际、更理智。

在如今这个全球一体化加快的时代,任何想要逆转历史大势的尝试,都只不过是以卵击石罢了。

或许,特朗普的“满盘皆输”这局,正慢慢变成了现实。

结语

特朗普团队的“各个击破”策略,看起来挺聪明的,可实际上反映出美国霸权背后那点根深蒂固的焦虑。

真正的绝招不在于一时的高姿态,而在于顺应多极化的趋势,打造长久的合作基石。历史上告诉我们,那些与潮流作对的霸权,最终都会被时代甩在后头。

遇到这样的局势变换,你觉得中美关系接下来会走向哪个方向?

足球资讯介绍

产品展示

新闻动态

足球资讯

电话:

邮箱:

QQ:

足球资讯

Powered by 足球资讯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365建站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