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正史中荆州刺史刘表麾下五大名将是谁?谁最为强悍?
到了公元190年,也就是初平元年,董卓让李儒去杀了汉少帝刘辩,这一下子,把各方势力都给惹火了,全都不满意。 当时各个诸侯都纷纷举兵“讨伐皇室”,就连远在长沙的孙坚也没脱身,都是加入了这场“清君侧”的行动。 去洛阳的路上,孙坚听说荆州刺史王睿是董卓的人,经过荆州的时候就顺道把他给干掉了,董卓只得再派个人过去…… 单骑入荆 那会儿的荆州可不是后来大家都觉得必争之地的地儿,当时的荆州基本上就是盗贼们的大本营,几乎每个州里都到处都是盗贼帮派,要想攻下荆州,得先把这些盗贼打跑才行。 这些强盗虽然算不上正...
到了公元190年,也就是初平元年,董卓让李儒去杀了汉少帝刘辩,这一下子,把各方势力都给惹火了,全都不满意。
当时各个诸侯都纷纷举兵“讨伐皇室”,就连远在长沙的孙坚也没脱身,都是加入了这场“清君侧”的行动。
去洛阳的路上,孙坚听说荆州刺史王睿是董卓的人,经过荆州的时候就顺道把他给干掉了,董卓只得再派个人过去……
单骑入荆
那会儿的荆州可不是后来大家都觉得必争之地的地儿,当时的荆州基本上就是盗贼们的大本营,几乎每个州里都到处都是盗贼帮派,要想攻下荆州,得先把这些盗贼打跑才行。
这些强盗虽然算不上正规军,属于那种散散兵,散兵游勇,但人马多,熟悉地形,战斗力也挺不赖的。
在归入正规军之前,甘宁原本是个盗贼,不过他不像藏在山里,反而在水上谋生,人们叫他“锦帆贼”。
这个荆州可是藏龙卧虎,谁来也难免头大,董卓琢磨半天,最后决定派刘表去处理这事儿。刘表心里暗想:这也太高看我了吧!
虽然心里难受,但荆州还是得跑一趟。可刘表可不敢明面上动手,这荆州的人都盯着荆州刺史这个职位呢,不敢轻易露出马脚。
这些掌握一方的土匪,为了维护所谓的“自由”,很有可能直接把新到的荆州刺史给干掉。为了不成为牺牲品,刘表孤身一人骑马赶到了荆州,两个随从都没带。
刘表到荆州后,第一时间去拜访了当地的名人——蒯氏兄弟,还有蔡瑁、张允。
虽说蔡瑁和张允的人品不太怎么样,但他们的能耐确实是不差的。
刘表没多会儿就和他们成了朋友,还从他们嘴里打听到了荆州如今的情况。
原本,荆州头疼的不是那些土匪,而是所谓的“宗贼”。
宗贼其实指的就是靠宗族、乡里关系搭伙成的武装团伙,他们在一方霸据一地,基本不听皇帝的指挥,也不受官员的支配。
这些家伙确实挺难对付的,因为那会儿的人都挺看重家族关系,亲兄弟就像一家人一样,只凭空嘴说几句的话,很难让这帮人分裂开来。
要是硬碰硬的话,那就更不敢想象了。
刘表可是自己独自来了荆州,要真打起仗来,得先召集兵力吧,可偏偏他现在连招募士兵都搞不定,这怎么能打得起来啊。
刘表为这个事伙头疼得不行,不过蒯良倒是说自己有办法,把这些人都给搞定。
“宗贼”和“盗贼”最大的不一样在于,宗贼还能讲讲道理嘛。
那些盗贼就是些亡命之徒,跟他们讲道理基本没用,而宗贼嘛,还愿意跟长官讲讲理。
王睿当年能在荆州待着,主要原因就是和那些人有点关系。
如今刘表也能试试这个办法,跟那些宗贼的头领搭上关系,还把关系搞得不错。
要是只靠这一步,还只是治标不治本的,得想点更厉害的招数才行。
蒯良对刘表说:“我手底下有些门客,跟这些宗贼的头领挺熟,我们可以把这些人都集中起来,然后‘择而杀之’。”
那些愿意投诚的,我们就留在身边;不肯归顺的,那就只能让他们走着去死。
这招虽然看起来漏洞挺多的,但实际上还挺奏效的。刘表就靠这个办法,叫来了五十五个宗贼的领头人。
不过,这五十五个人还没搞明白情况,大家都觉得不太愿意和刘表合作,刘表也挺无奈的,他本想好好跟他们沟通一下,可是看来这些人对自己好像没啥好感。
刘表一怒之下,把那五十五个人全都剿了,然后马上攻占了他们的地盘。要知道,没有了头领,这帮人根本无法抵御刘表的攻势。
后来,刘表基本上把荆州的大部分区域都夺了回来,只有一些盗贼特别嚣张的地方,他就不敢轻易动手,但那些地方后头也都被收复了。
在收复荆州的路上,刘表遇到了不少高手,也把一些狠角色都收进了麾下。当时刘表手里的人才真不少,完全可以组成一支五虎上将的团队。
要真让刘表挑选五虎上将,那几位肯定得入围:蔡瑁、张郃、孙坚、徐晃、颜良。这几位都是当时名震一方的猛将,战斗力都挺厉害的。至于谁最强嘛,说实话,张郃和徐晃这两位无疑是顶尖的,上一把也是不输的高手,各有千秋,难分高下。
荆州的五虎上将里头,主要指的是关羽、赵云、黄忠、马超和张飞。这五位都是蜀汉的著名猛将,战场上勇猛善战,威名远扬。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战功和风采,算是蜀汉军中的顶尖战将了。
要说在益州还能当上五虎上将的,黄忠肯定得占个位置。就算年纪大了,他依然这么厉害,想想年轻时候的实力,肯定是猛得不行吧。
所以说,年轻时的黄忠绝对是五虎中最厉害的那一个,基本不用怀疑。
黄忠没能走红,主要是因为刘表没给他展现才能的机会。要是他跟着袁术或者孙坚混,那名气肯定比关羽还要响亮。
黄忠性格太老实了,以他的本事,完全可以投靠其他的主公,好好发挥一番,没必要非跟刘表待在一起,藏着掩着的。
在诸侯讨董之前,刘关张不过是一些小有成就的角色而已。刘备耗费了不少代价,组建了一支队伍,打黄巾时杀得挺厉害,才争取到一个县令的官职。
可就是当上了县令以后,刘关张还是受人欺压,一个没啥战功的督邮就能把他们三人整得束手无策,只能挨打一顿,然后溜之大吉。
这三个人小角色,凭借自己的实力和忠诚,硬是在乱世里闯出了一片天,从县令一路升到刺史,最后还被皇帝亲封为“皇叔”。
比黄忠要差一点的,是黄祖。刘表能在荆州站稳脚跟,黄祖的贡献可是不可忽视的。起初,是刘表写奏折请求袁术担任南阳太守,后来袁术一度靠着讨伐董卓赚了一大笔钱,逐渐对刘表不怎么放在眼里了。
孙坚从洛阳退回来以后,还帮袁术当枪使,头一件事就是冲着荆州的刘表去的。刘表派出黄祖去迎战孙坚。
孙坚 folks们叫他“江东猛虎”,威风凛凛,黄祖不打算跟他猛冲硬拼,所以就故作弱势,把孙坚引到山里去了。
黄祖的手下藏在山林里,一看到孙坚到来,就偷偷放箭射他,搞得挺神出鬼没的。
孙坚突然被袭,措手不及,结果当场身亡。
虽然没见过黄祖的战斗力到底多强,但他会用脑这个本事,已经算是挺牛了。
比黄祖稍微差点儿的就是文聘,虽然在刘表手底下没怎么受到重用,但到了曹操那儿,可是相当厉害的。
文聘在江夏呆了几十年,啥差错都没闹过,结果吴国那帮人都不敢再惹江夏了。在《三国志》里,人家直接叫他“威震敌国”呢。
第四和第五位是蔡瑁和张允,虽然他们两个献城投降,挺没有底线的,但说实话,他们的实力还是挺强的。特别是在水战方面,真正能跟得上他们的没几个。
在三国里,懂得打大规模水战的人可不多,蔡瑁和张允算得上是这方面的佼佼者。可惜自从赤壁那一战之后,这两人就再也没出现过。
刘表在荆州的时候,手底下的阵容可真不差,除了那些能正面出战的将领之外,像诸葛亮这些谋略家,也都在荆州呆着。
要是刘表有点野心,肯定能搞出多少惊天动地的大动作,可惜他身边的对手太多,再加上他自己没有那份雄心,最后只能走个身死族灭的结局。
而他麾下的那些大将,也都被曹操、刘备、孙权三家势力给瓜分了去。
#AIGC热点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