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刘少奇可以成为毛主席的接班人?因为他有两大本领无人可及

仔细翻看党的历史记录,能发现1943年以前,在中央层面,刘少奇这个名字被提及的频率并不算高。 刘少奇长期在地方上做事,虽然干得很出色,但跟周总理、朱老总、任弼时、张闻天他们比起来,在党内并没有那么突出。 1943年,刘少奇抵达中央后,迅速得到毛主席的器重,担任了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及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在党内地位迅速上升,成为核心人物之一,毛主席也曾多次公开表示刘少奇是其事业的继承者。 大家都清楚,党内人才众多,可为啥一直在地方做事的刘少奇,能被毛主席如此看重呢?这主要是因为他有两项特别厉...

仔细翻看党的历史记录,能发现1943年以前,在中央层面,刘少奇这个名字被提及的频率并不算高。

刘少奇长期在地方上做事,虽然干得很出色,但跟周总理、朱老总、任弼时、张闻天他们比起来,在党内并没有那么突出。

1943年,刘少奇抵达中央后,迅速得到毛主席的器重,担任了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及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在党内地位迅速上升,成为核心人物之一,毛主席也曾多次公开表示刘少奇是其事业的继承者。

大家都清楚,党内人才众多,可为啥一直在地方做事的刘少奇,能被毛主席如此看重呢?这主要是因为他有两项特别厉害、别人比不上的本事。

【一、刘少奇同志具备深厚的理论开发能力】

核心是原则,技巧是辅助。有原则没技巧还能学习补上,有技巧没原则却走不远。理论其实就是那个“原则”,它是事物发展的根本指引,要是“原则”错了,再厉害的“技巧”,不管用什么方法,都白搭。

“道”往往能指引一个领域几十年乃至上百年的走向,而“术”则更多关注眼前。不过,并非人人都能深入钻研理论层面的“道”,能做到这一点的人,通常是组织中的最高领导者,就像国民党的孙中山先生那样。而我党中,毛主席具备这样的能力去探索和构建理论。

国民党咋就走向衰落了呢?除了常说的政治、军事方面的问题,还有个很关键的因素,就是孙中山先生去世后,国民党在理论创新、发展这方面,再没出现能挑大梁的人了。

蒋介石缺乏远见卓识,也没有理论创新的本事,这使得国民党在局势不断变化的年代里,拿不出顺应时代的理念,渐渐被时代甩在了后面。

毛主席虽然有深厚的理论构建本事,但他也得为我党未来的路打算,特别是还得去重庆参加那场类似“鸿门宴”的谈判。一番观察后,毛主席发现,刘少奇同样有着不错的理论构建能力。

刘少奇所写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和《论党内斗争》等作品,为党的建设理论增添了丰富内容,其影响一直延续到现在。就连毛主席也称赞《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这本书很棒,“它能弘扬正气,抵制歪风,得赶紧出版”。

就算是后来引领全国人民的毛泽东思想,也是在毛主席首肯之后,由刘少奇进行归纳总结的,并且他还详尽地解释了一番,好让众人清楚毛泽东思想具体是什么,又该如何运用它来指导工作与生活。

我们仔细翻看历史就会发现,在我党历史上,只有两个人被正式赞誉为杰出的理论大师,一位是毛主席,另一位则是刘少奇。

【二、刘少奇的战略眼光非常深远】

身为大型机构的头号掌舵人,得有远见卓识才行,因为一旦判断失误,整个机构都可能遭受灭顶之灾。

刘少奇有着超前的战略眼光,在我党里那绝对是数一数二的,是毛主席做战略决策时的得力助手。

皖南事变发生时,我党上下都极为愤慨,认为国民党太过分了,这种事情哪能一忍再忍?在党内一片愤怒的气氛中,毛主席也极为生气,他给周总理和叶帅发电报,电报里说:“只有坚决全面地展开反攻,才能击退蒋介石的挑衅和进攻,不能害怕决裂,必须猛烈反击,我们之前《佳电》里的温和态度必须马上停止。”这时,刘少奇展现了非凡的战略远见,他提出现在不适合和国民党全面开战,一是因为国家正处于抗日战争阶段,两党相争只会让日本人得利;二是我党目前的实力还不足以支撑全面反攻。

重庆谈判期间,刘少奇同志暂代主席一职。他有着非凡的战略远见,把原本“向北防御,向南扩张”的策略,调整成了“向北扩张,向南防御”,我军得以提前占据东北,为解放战争的胜利铺平了道路。毛泽东对刘少奇在东北的安排十分赞赏,他发电报给刘少奇说:“来信都已收到,深感欣慰。”

从这两个方面看,除了毛主席,党内只有刘少奇同志有这般能力,他的理论构建水平和战略洞察力都是一流的。所以,毛主席为了党的事业发展,果断提拔重用了刘少奇,使他成为党内举足轻重的二号人物。

#秋季图文激励计划#

足球资讯介绍

产品展示

新闻动态

足球资讯

电话:

邮箱:

QQ:

足球资讯

Powered by 足球资讯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365建站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