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打破常规!不降反增俄油进口,这次彻底挑战欧美认知
10月15日,特朗普公开宣称,印度总理莫迪已经向他表态,说印度愿意彻底停止购买俄罗斯石油。这番话刚一出来,各路媒体立马跟着起哄,有人猜印度是不是要“投靠”美国,也有人担心俄印的能源合作要凉。但事情发展得比大家预期得快也离奇。 不到两天,印度官方就直接“拆台”。10月16日,印度外交部发言人兰迪尔在记者会上否认了特朗普的说法,明确表示印度没有和俄罗斯谈过所谓的“停购”协议。更扎心的是,印度随后公布的10月上半月俄油进口数据彻底揭穿了特朗普的说辞——9月份印度每天进口155万桶俄罗斯原油,而到了1...
10月15日,特朗普公开宣称,印度总理莫迪已经向他表态,说印度愿意彻底停止购买俄罗斯石油。这番话刚一出来,各路媒体立马跟着起哄,有人猜印度是不是要“投靠”美国,也有人担心俄印的能源合作要凉。但事情发展得比大家预期得快也离奇。
不到两天,印度官方就直接“拆台”。10月16日,印度外交部发言人兰迪尔在记者会上否认了特朗普的说法,明确表示印度没有和俄罗斯谈过所谓的“停购”协议。更扎心的是,印度随后公布的10月上半月俄油进口数据彻底揭穿了特朗普的说辞——9月份印度每天进口155万桶俄罗斯原油,而到了10月,采购量一下子增加到每天180万桶,把前一季度因为炼油厂检修而减少的进口全都补了回来。
简而言之,特朗普说“印度要停买”,可印度不仅没停,反而买得更多了。这么公然“打脸”,印度为何能如此不顾美国的面子?
要搞明白印度为啥10月突然加大购买俄油,必须先从它的国内需求说起。每年10月对于印度来说,正逢“燃油旺季”。尤其是排灯节期间,相当于印度版的春节,老百姓各种出行、采购热潮拉动燃油需求暴涨。拿2024年数据来排灯节前一周,全国公路货运量同比增长了18%,私家车出行同步跃升25%。大家返乡旅游,加油站的汽油和柴油销量随之攀升。
不仅民用,工业也抓紧赶工,制造业领域,为了节前交付订单,工厂产能拉满。像纺织和化工行业,排灯节前对柴油的需求能比平时多出约12%。
但今年7-9月,印度国内炼油厂大面积进行检修。比如最大规模的孟买炼油厂就停了足足45天,产能砍掉一半。钦奈炼油厂也关了部分设备做维护。因此,9月印度的俄油进口明显下滑,炼油厂只能靠库存维持生产。等到了10月初,大部分设施检修结束,产能从原来的75%直接恢复到98%。此时,库存已无法满足激增的需求,必须增加原油进口。俄罗斯石油一直是印度的主要供应来源,合作模式成熟,又能及时补货,所以10月上半月印度加购俄油其实是现实需求倒逼的结果旺季备货、产能恢复,自然要多买。
光有需求不一定贸然加购,供应方提供的条件也是关键。俄罗斯这阵子给的“诚意”非常足,最直接表现就是原油的价格折扣又回来了。
之前夏季,俄油折扣很低,有时候每桶只有3美元优惠,主要因为俄罗斯自身油价上涨,加上黑海物流紧张,运输成本增加,所以给买家的折扣压缩。而到了9月底,俄罗斯恢复了8美元/桶的折扣,还以印度炼油厂最适配的“乌拉尔原油”为主。恰逢欧洲因能源政策调整大幅减少对俄油的进口,美国进口也跟着降,所以俄罗斯有更多余量出售给亚洲,报价空间也大。对印度来说,这就是“便宜、量足还好加工”,不下手多买才奇怪。
印度进口商很实际需求提升、价格又划算,订单立马追加。这次印度敢否认特朗普所谓“停购”言论,不只是因为旺季刺激,更有两个“硬约束”——技术和成本让它根本离不开俄油。
炼油厂改造成本巨大。现在印度60%的炼油厂,几乎都是2023年之后升级的,就是为了适应俄罗斯乌拉尔原油这类重质含硫油。之前印度的炼油厂只能加工轻质低硫原油。全国范围内为了这项改造,印度投入了约200亿美元。例如海德拉巴炼油厂改造后,处理俄油每吨耗时从6小时缩短到4.5小时,每吨成本还省下3美元。
如果此刻突然停购俄油,转买中东轻质油,之前的改造就直接“打水漂”,而且新油种加工效率降低。例如本来加工俄油日产10万桶汽油,换轻质油就只能产8.5万桶,还得反复调整设备,调试期至少2个月,期间产能下降三成。对于旺季需求来说,这种损失完全扛不住。
其次是采购成本。俄油比中东油平均便宜8美元/桶,当前印度每天采购约180万桶,每天光原油费这一项就能省下1440万美元,一个月下来能省4.32亿美元。如果改为买中东油,这个“省的钱”就直接没了。
运输方面,印度主要走北极和印度洋航线进口俄罗斯石油。如果改买中东油,虽然路程可能短一点,但中东供货方要价更高。像沙特阿美要求长期合约并强制绑定采购量,而且运费按市场价再加20%。算下来整体成本反而比俄油更贵。
别忘了印度有14亿人口,油价直接影响民生。2021年印度因全球油价上涨,国内汽油价格猛涨,通胀率一度从5%飙到7.5%,不少低收入家庭都受了影响,甚至爆发了抗议。2022年西方制裁俄罗斯时,印度趁机大量买低价俄油,不仅稳定了国内油价,还省了超300亿美元外汇。这种切身利益印度当然牢牢记得,现在的俄油折扣虽然不如制裁刚开始时那样大,但仍比其他渠道便宜,印度没有停购的理由。
所以这次印度硬气否认特朗普、增购俄油,完全是基于自身利益的选择,而不是随外部风向摇摆。这其实也符合印度一贯的“平衡外交”,在大国之间寻找最大利益空间。印度能源领域没有跟风制裁俄罗斯,国防领域依然保持合作,比如S-400防空系统的交付依然在推进,还有“北南石油管道”项目仍在沟通,如果建成,能让印度从俄罗斯进口原油的规模再上升三成。
印度也没有疏远美国;国内十分清楚,现在全球能源格局动荡,需求还在持续增长,印度经济稳步发展,对外部能源的依赖只会越来越高。处在这样的环境下,“鸡蛋分篮子放”才能更安全,而俄油,恰好是印度篮子里最稳的选项。
按照业内普遍预测,只要国际油价没有极端波动,未来3到6个月,印度对俄原油的日均进口量都将维持在170万至190万桶的高位。对印度来说,能源安全不是“站队”,而是“算细账”,别人的声音再大,都比不上自己的利益重要。
印度这次表现强硬,归根结底是基于对本国利益的清晰把握。面对外部压力,印度不盲从、不被带节奏,买该买的油,说该说的话,照样坚定推进属于自己的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