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造船占全球74.1%订单,韩国月薪3.2万却输了?五眼联盟都服气
新西兰南北岛之间靠库克海峡渡轮连接,这可是重要交通枢纽。 但现在的船队平均船龄都28年了,三天两头出故障,根本没法好好用。 一开始找韩国造,预算超支还黄了 2018年新西兰启动渡轮更新项目,想造两艘能装人和火车的船。 2021年跟韩国现代尾浦造船签约,花5.51亿新西兰元(约25.3亿人民币),原计划2025年交货。 可后来项目彻底失控,总成本从14.5亿飙到40亿新西兰元,其中79%都花在港口基建上。 为啥超这么多?一是韩国没算好船的尺寸,港口得全重建,预算从2.5亿涨到15亿;二是疫情让钢...
新西兰南北岛之间靠库克海峡渡轮连接,这可是重要交通枢纽。
但现在的船队平均船龄都28年了,三天两头出故障,根本没法好好用。
一开始找韩国造,预算超支还黄了
2018年新西兰启动渡轮更新项目,想造两艘能装人和火车的船。
2021年跟韩国现代尾浦造船签约,花5.51亿新西兰元(约25.3亿人民币),原计划2025年交货。
可后来项目彻底失控,总成本从14.5亿飙到40亿新西兰元,其中79%都花在港口基建上。
为啥超这么多?一是韩国没算好船的尺寸,港口得全重建,预算从2.5亿涨到15亿;二是疫情让钢材、设备变贵,本地环保和劳工规矩又严;三是项目换了三批管理层,越搞越乱,工期拖了42个月。
到2023年12月,新西兰只能取消项目,2025年8月还得给韩国1.44亿新西兰元(约6.6亿人民币)赔偿。
加上之前付的7800万,新西兰总共亏了6.71亿,结果一艘船都没见着。
转头找中国广船国际,就图这3点
2025年10月,新西兰铁路部长终于松口:新订单给了中国船舶集团旗下的广船国际。
这次用的是固定价格模式,不会像韩国那样乱涨价,预计能省数十亿新西兰元。
新船跟原来设计差不多,长200米,能装1500个乘客和40节火车车厢,2029年就能交付。
更关键的是,中国不用大规模改港口,靠优化设计就解决了兼容性问题,又能省一笔钱。
中韩造船业比一比,优势差得很明显
为啥新西兰最后选中国?看看中韩造船的核心差异就懂了。
1.技术能力:中国更贴合需求
韩国确实在LNG运输船、超大集装箱船领域厉害,2024年拿了全球45.8%的LNG船订单。
但在客滚船这种需要定制的领域,韩国没经验,才会出现“船和港口不匹配”的问题。
中国就不一样了,广船国际给英国造的“P&O先锋号”,能实现机舱无人值守,技术达到国际水平。
而且中国LNG船也追上来了,沪东中华造的船,技术指标和韩国持平,2024年拿了全球22%的订单。
✅中国还擅长绿色船型,比如LNG双燃料、电池混动的船,正好符合新西兰的环保需求。
2.成本控制:中国优势太明显
韩国工人月薪约3.2万人民币,是中国的3-4倍,关键设备还得从日本进口,成本根本降不下来。
中国有全产业链优势,宝钢给广船国际定制的船用钢板,比韩国便宜15%,7天就能交货,韩国要15天。
加上中国用“拼积木”似的模块化建造,客滚船单位造价能降20%-30%,造得又快又便宜。
3.交付周期:中国又快又靠谱
韩国船厂供应链散,还缺工人,造一艘油轮要120天,外包到菲律宾的活儿,焊接合格率才85%。
中国靠“48小时零部件配送圈”和物联网排产,外高桥造船厂造油轮只要80天,焊接合格率99%。
广船国际也承诺,新西兰项目工期会比韩国缩短30%,不用担心拖进度。
全球造船业都往中国靠,这趋势藏不住了
新西兰选中国,不是偶然,而是全球造船业的大趋势。
2024年中国新船订单占全球74.1%,手里的订单占63.1%,14个主流船型里都是全球第一。
韩国只能靠LNG船、超大集装箱船这些高附加值船型撑着,其他领域竞争力越来越弱。
而且中国在绿色船舶领域更厉害,拿了全球78.5%的订单,像氨燃料、甲醇动力船都能造,韩国还在设计阶段。
就连“五眼联盟”的新西兰,都没因为政治因素选韩国,而是看技术、看成本选中国。
意大利、希腊这些国家也一样,外高桥造船厂给意大利造的船,还提前12天交付了。
新西兰渡轮项目从韩国转到中国,说明中国造船业已经不是“只会造便宜货”了。
现在的中国,既有成本优势,又有高端技术,还能按时交付,正在从“世界工厂”变成“高端制造中心”。
韩国虽然在LNG船领域还领先,但高成本、管理乱的问题,会让它慢慢失去竞争力。
未来,中国大概率会在高端船舶市场追上韩国,全球造船业可能会形成“中国主导、日韩专精”的新格局。
你们觉得中国造船业接下来还能拿下哪些大项目?比如豪华邮轮、更先进的LNG船?评论区聊聊~
#优质好文激励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