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骥伏枥—苦苦支撑俄军的苏25攻击机

炮声隆隆的战场上,有一群老伙计,还在硬着头皮扛着最苦最累的活。 苏-25,就是这样一头被时代拖着往前走的老黄牛,拼着全身的老骨头,还在俄乌冲突的硝烟中死撑着前线。 人们常说“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可这回,苏-25真成了名副其实的“前线劳模”,从巴赫穆特打到红军城,几乎打满了全场。 有的飞行员开着这几十年前的铁疙瘩,嘴里打趣:“这苏-25,别看年纪大,‘腿脚’还挺麻利!”飞行员刚上飞机那会儿,心里就跟揣了两只兔子似的,紧张又兴奋。 谁不想安全着陆,谁又不服这老伙计不行? 毕竟,等着他们去掩护的地...

炮声隆隆的战场上,有一群老伙计,还在硬着头皮扛着最苦最累的活。

苏-25,就是这样一头被时代拖着往前走的老黄牛,拼着全身的老骨头,还在俄乌冲突的硝烟中死撑着前线。

人们常说“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可这回,苏-25真成了名副其实的“前线劳模”,从巴赫穆特打到红军城,几乎打满了全场。

有的飞行员开着这几十年前的铁疙瘩,嘴里打趣:“这苏-25,别看年纪大,‘腿脚’还挺麻利!”飞行员刚上飞机那会儿,心里就跟揣了两只兔子似的,紧张又兴奋。

谁不想安全着陆,谁又不服这老伙计不行?

毕竟,等着他们去掩护的地面兄弟,都把命往他们身上压。

老李一边检查仪表,一边对身边的老张说道:“兄弟,今天又是低空突防,咱得把脑壳拴紧点,小心乌军那火眼金睛的导弹。”老张咧咧嘴:“放心,这老飞机皮糙肉厚,咱还没这么容易下岗。”

苏-25出名就在于抗打击能力强。

别看发动机是俩,布置得还不挨一块,这样被导弹打中一侧,还有机会蹦跶两下。

座舱也不含糊,钛合金一包,二十三毫米的机炮来都能扛。

油箱带自密封,万一进了弹片,还能堵住个窟窿,就跟家里老母鸡护着蛋一样,死守着飞行员的命。

说起来,这些设计放在现在都不算落伍,只是用着用着,难免有点老态龙钟。

别看这铁家伙能扛,俄军和乌军的飞行员都恨不得有八只眼。

乌克兰人手里的毒刺、星光一个个等着苏-25送上门,天上飞的、地上藏的,弄得大家都得打起十二分精神。

飞行员每趟任务下来,裤腿都能拧出水来,有的还得互相调侃一句:“今天又捡了条命哩!”俄军的苏-25有时候成对出动,前头当活靶子,后头找机会偷袭乌军阵地。

比如二零二五年六月二十八日,东部那边苏-25编队悄悄摸到乌军据点,结果一通火箭弹跟不要钱似的扔下去,把乌军的防御工事炸了大半。

这时候,飞行员心里一阵舒坦,觉得自己又立了功。

可有时候,这飞机也吃亏。

任务多,环境恶劣,乌军防空系统说来就来。

俄军刚打了一个月,就丢了八架苏-25,到后来一年,损失数字都不敢往外说。

你说这飞机到底经不经打?

老飞行员拍着胸脯说:“抗造是抗造,可这年头防空导弹实在太精灵,咱总不能天天走狗屎运吧!”

苏-25的火控系统老得掉渣,导航有时候都得靠目测。

飞行员头疼的就是得用眼瞄准,还得手动操作武器,自动化程度低得让人想哭。

火箭弹一扔,撒了一大片,打人还容易打到自己人。

有回在顿涅茨克,两架苏-25低空扫射,结果后面那哥们手一抖,火箭弹直接打到前面兄弟机身上。

机翼当场折了,飞行员嘴里直蹦粗话,好在弹射逃生了,回头还得请大伙喝酒压压惊。

俄军飞行员有时候也变着法儿干活,低空突防,飞机贴着地皮飞,连小狗在地上都能看清楚。

也有飞行员事后吹牛说:“那天咱飞二十五米高度,九百公里一小时,地上的小树都差点刮倒,乌军还没反应过来,咱就一通火箭弹炸过去。”不过说实在话,这活真不是人干的,低得太吓人,导弹随时可能从地里冒出来。

乌克兰那边,苏-25也没好到哪去。

自家弹药早用光了,后来用西方给的“祖尼”火箭弹,可惜库存也不多。

现在,他们只能靠着西方送来的精确炸弹,比如法国的“铁锤”啥的,再加上自己动手“改装”飞机,把原本土里土气的苏-25整得洋气了点。

乌军的飞行员说起这些事,哈哈一乐:“就咱这条件,还能飞成这样,多亏兄弟们手巧。”

零部件供应,那是真的愁人。

苏-25这飞机岁数大,零件老化得快,俄军后勤又不是很灵光,啥都不够用。

地勤兄弟在机库里一边抹汗,一边拆零件,嘴里念叨着:“这飞机啊,跟老牛一样,累得不行,还得死撑着。”有的飞机明明就差个零件,结果得等半个月才能凑齐。

机龄普遍四十多年,强度又大,机械出点小毛病都算家常便饭。

乌克兰这边情况稍微好一点,西方啥都给点弹药、零件,偶尔还能接收前社会主义阵营的库存货。

有的机修工说:“咱这飞机有点像二手家电,收拾收拾还能用。”为了能发射西方精确炸弹,乌军还特意给苏-25做了挂架改装,谁家有技术谁家上,活脱脱一个拼拼凑凑大改装。

这个战场上,苏-25成了不折不扣的老兵。

你说它是老茧子都不过分,那层皮厚着呢。

可它能飞多久?

有飞行员笑着说:“咱就盼着能多飞一天是一天,哪怕将来换新飞机,也得让苏-25光荣下岗!”每次起飞,地勤师傅都在旁边拍一把灰:“老伙计,撑住!等你回来,咱再给你擦擦身子!”

苏-25一路打下来,谁也没想到这架飞机还能撑到今天。

前线士兵都盼着天上有架苏-25来帮忙,哪怕只是飞过去吓吓敌人,都能提口气。

飞行员们说得实在:“这飞机不怕苦,也不怕累,就是怕零件不够用。可咱总不能让兄弟们在地上挨炮弹吧!”

说起来,苏-25有点像咱农村里的老水牛,哪怕机关旧、腿脚慢,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能拉着犁往前耕地。

乌军和俄军都清楚,苏-25已经快到油尽灯枯的地步,可眼下没得选,就这么一架接一架地往天上派。

哪天真成了绝版,估计得有不少老飞行员红着眼说:“俺跟它一块打过仗,这老伙计有情有义!”

飞行员们回基地后,常常会站在机身边拍一拍机头,笑着嘀咕:“你今天又救我一命,改天给你擦擦油!”有时还会调侃:“等哪天你退休了,俺给你做个模型摆家里,天天想你。”他们知道,苏-25不是神机,但在最危险的时候,这老伙计总是冲在前头。

它像一把钝刀,磨不快但舍不得扔,谁都有点不舍。

战争这东西,谁都不愿意多说。

可有了苏-25这样抗造的飞机,哪怕是老家伙,大家心里也多了点底气。

正如那句老话: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苏-25和那些老飞行员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给这个时代留下了属于他们的印记。

这篇文章就是专门用来分享那些充满正能量的东西的,跟侵权一点儿关系都没有。要是有侵权的情况,就赶紧联系我们,我们会很主动地去配合把问题解决好。

足球资讯介绍

产品展示

新闻动态

足球资讯

电话:

邮箱:

QQ:

足球资讯

Powered by 足球资讯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365建站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