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玩家”黄磊戴上呼吸机:一个综艺里的反差,戳破中年人的硬扛
昔日“生活家”黄磊,节目里睡前戴上呼吸机,餐前一把药,这个反差比任何段子都扎心 2025年9月30日,一个话题爬上热搜——“黄磊戴呼吸机睡觉” 他在《向往的生活8》里睡前固定好面罩,餐前拿起一把药,还对着张艺兴半开玩笑地说 “看我这把药,别着急,总有一天都会吃的” 这句话在饭桌边轻轻落下,却像提醒卡片,被很多中年人默默收进心里 这并非突然 黄磊1971年出生,北电毕业,演过《小欢喜》《小别离》,镜头下是温柔的爸爸、会做菜的先生; 镜头外,他自幼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四十岁后开始被打鼾困扰,还有腰椎...
昔日“生活家”黄磊,节目里睡前戴上呼吸机,餐前一把药,这个反差比任何段子都扎心
2025年9月30日,一个话题爬上热搜——“黄磊戴呼吸机睡觉”
他在《向往的生活8》里睡前固定好面罩,餐前拿起一把药,还对着张艺兴半开玩笑地说
“看我这把药,别着急,总有一天都会吃的”
这句话在饭桌边轻轻落下,却像提醒卡片,被很多中年人默默收进心里
这并非突然
黄磊1971年出生,北电毕业,演过《小欢喜》《小别离》,镜头下是温柔的爸爸、会做菜的先生;
镜头外,他自幼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四十岁后开始被打鼾困扰,还有腰椎问题
这些小毛病搭在一起,久了就是事
2020年,好友、唐人老板蔡艺侬在一次聊天中提到,黄磊当老师时曾很认真地说,自己心脏可能随时会出问题,甚至把妻子孙莉托付她照看
那是不用煽情的句子,听懂的人会沉默
节目里的呼吸机并不神秘,它是常规治疗工具
担心睡眠呼吸暂停的人会用它持续供气,让上呼吸道不塌、脑子不缺氧、心脏不再硬扛
世界睡眠学会秘书长、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韩芳教授的说法很直白:每5位打鼾的人里就有1人患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病人群猝死率比没有该病的人群高出3倍,早发现、早诊治很关键
我记得节目里机子轻轻发出风声,人躺下后房间一下子安静,那种安静不是放松,是规矩地和身体谈判
我们常把打鼾当笑话,甚至拿来当饭桌笑点
但“打呼噜”背后可能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简称OSAHS,它和中枢性、混合性睡眠呼吸暂停一起,被归为睡眠呼吸中止症
典型表现包括打鼾、呼吸暂停、白天嗜睡,很多人还会夜尿增多、晨起头痛、注意力不集中,情绪忽上忽下
北京世纪坛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医生田超的解释是,睡眠中上气道反复狭窄或阻塞会导致肺泡通气不足和低氧血症
“久而久之就会推高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和脑血管病的风险,严重的甚至夜间猝死”
这话不吓人,是事实
有些数字听着更冷
“在30到60岁普通人群里,男性有44%、女性有28%存在习惯性打鼾”
这意味着我们周围很多人都在“熬”夜里这关
业内资料还提到,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的高血压发生率约45%,降压药的效果也不理想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主任医师王宁宇提醒,睡眠呼吸暂停不仅让生活品质打折,还会引起多种并发症,预后与呼吸暂停时间、低通气指数以及干预是否及时有关,越早治疗,死亡率越低
至于有报道提到“老年患者认知受损比例很高”,甚至给出“90%有不同程度痴呆”的数字,我更愿意理解为一个强烈警示——长期缺氧真的会影响大脑
现实的对比从不缺位
奥运体操冠军杨威在2023年自曝开始打鼾,检查提示呼吸道存在问题,医生建议他睡觉时终身佩戴呼吸机;
2019年,厦门一名不到30岁的男子像往常一样入睡,却因打鼾引发呼吸暂停不幸离世
这两条线——一个人被机械稳定地守住夜晚,一个人被夜晚带走——把“打呼噜只是响”这句话彻底改成了“打呼噜可能危险”
回到黄磊
知情人士解释,他节目里那把药,更多是复合维生素、矿物质补充剂、调节神经和改善睡眠的温和制剂,加上低剂量助眠药,都是常规处方
这不是“重病宣判”,更像一个过了五十的人在认真维护自己的第二天
你能从他坐下时不经意扶一下腰,看出腰椎的不适;
也能从他对年轻人的笑里,听出一点“交接”的味道
当被问到要不要继续录下一季《向往的生活》,他说愿意把后续交给年轻人,自己则“再说吧”
“再说吧”,在我们这代人里,常常意味着把选择留给身体
治疗的路径其实很明确
北京安贞医院急诊危重症中心主任医师聂绍平介绍,睡眠呼吸暂停的治疗包括手术、口内矫治器、气道正压治疗,很多人晚上佩戴呼吸机就能稳定度过
而对于轻度患者,改变生活方式是基础:减肥、戒酒、别靠镇静安眠药硬睡、戒烟、尽量侧卧
这些建议看起来像老生常谈,但它们在很多夜里,比任何名医的金句更管用
我印象里,黄磊是那个会切葱蒜、耐心煲汤的人,他在厨房里把火开到小档,看着汤面只冒小泡
人到中年,健康这件事也需要“开小火”——均衡、持续、别激进
有朋友问,佩戴呼吸机是不是很丢人?
我的感受是,和人设无关,和呼吸有关
像他那样在综艺里坦然戴上,可能会帮更多人把“看睡眠科”的对话说出口
打鼾音量大、鼾声不规则、时断时续,白天老犯困、早晨头痛,这些都需要引起注意
田超医生的提醒我愿意抄一遍贴在这里,不是吓唬,而是给夜里翻身却不愿意去医院的人一个推动
我们这一代人很会工作到很晚,也很会在床上刷到很晚,却很少把“睡得好不好”当作生活质量的一部分
身体不是欠账,它是当天就记账的账本
当然,关于黄磊的担心,不必扩大化
事实是:他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底子,四十岁后打鼾加重、腰椎不适;
他在节目里使用呼吸机、服用常规药物;
他在2020年认真托付过孙莉;
他在2025年说“再说吧”
我的推测是,他在为“能不能慢下来”做准备,这既是对自己的负责,也是对家庭的稳
有人会说,他的选择是“人设转型”,我更愿意把它当作“人生下半场的节奏调整”
专家话说得再多,最后还是回到一件小事:今晚要不要早点睡?
如果你在枕边听到自己的呼噜声像打鼓,又常常在白天打哈欠,别再用咖啡压过去,去做一次睡眠监测吧
医院的床位不够时,很多人会选择在家做便携的监测设备,结果出来后再决策
“不拖延”,是睡眠医学最实用的处方
作为观众,我们也能给一点善意
看到镜头里的呼吸机,不必嘲笑,也不必过度同情
这只是一台机器,它让人平安地从夜里走到白天
黄磊那句“总有一天都会吃的”,表面是玩笑,底色是提醒
我们不必等到“总有一天”,今天就可以开始
我希望这次热搜不是一阵风,而是一次把健康话题带回餐桌的机会
在聊工作、聊房子、聊孩子之余,留几分钟给“你睡得好吗”
这几分钟,很可能比一台综艺更有用
他的人生,我们无法代替;
他的夜晚,机器能陪他一程
而我们每个人,能不能好好活过今晚,往往就差一个主动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