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瞻基为何废黜结发皇后胡善祥?孙贵妃怎样成为皇后?
在明朝的历史上,第一位被废的皇后是明宣宗朱瞻基的原配妻子胡善祥。她被誉为贤后,也被后人誉为开创了仁宣盛世的明君之妻。然而,即便朱瞻基是一位英明的君主,他还是无故废除了胡善祥的皇后地位。这一决定让许多百姓对她产生了深深的同情。 胡善祥被废除的原因其实很复杂。这不仅涉及她与孙贵妃之间的三角恋,还与她自身的性格特点有关,还有她没有生育子女的问题。另外,孙贵妃势力强大,这些因素共同作用,最终导致了胡善祥无辜被废除。 朱瞻基和孙贵妃之间的感情,其实被胡善祥给搅乱了。胡善祥的出现,让这段本该单纯的关系变得...
在明朝的历史上,第一位被废的皇后是明宣宗朱瞻基的原配妻子胡善祥。她被誉为贤后,也被后人誉为开创了仁宣盛世的明君之妻。然而,即便朱瞻基是一位英明的君主,他还是无故废除了胡善祥的皇后地位。这一决定让许多百姓对她产生了深深的同情。
胡善祥被废除的原因其实很复杂。这不仅涉及她与孙贵妃之间的三角恋,还与她自身的性格特点有关,还有她没有生育子女的问题。另外,孙贵妃势力强大,这些因素共同作用,最终导致了胡善祥无辜被废除。
朱瞻基和孙贵妃之间的感情,其实被胡善祥给搅乱了。胡善祥的出现,让这段本该单纯的关系变得复杂起来。虽然听起来有些意外,但这就是当时宫廷里发生的事情。
朱瞻基废除原配皇后胡善祥,其实是因为他与胡善祥和孙贵妃之间存在着复杂的情感纠葛。最初,朱瞻基和孙贵妃情投意合,就像青梅竹马一样。而胡善祥则是明成祖朱棣强行插足,成了他们之间的一个第三者。
朱瞻基是明成祖朱棣的长孙,也是明仁宗朱高炽和正妻张氏的长子。根据历史记载,在1399年建文元年,朱瞻基出生时,当时还是燕王的朱棣做了一个梦。梦中,已故的父亲明太祖朱元璋将象征权力的玉圭交给了他,并说:“这是传世的子孙,将使皇室永远昌盛。”
朱棣从梦中醒来,发现朱瞻基已经出生了。他赶紧跑去,抱起刚出生的朱瞻基仔细看了看。只见他眉宇间透出几分朱元璋的英气,和朱棣本人很像。朱棣觉得这孩子的出生对大明来说是个好兆头,还预示着他将得到天命。这让他更加坚定要起兵发动靖难之役,推翻侄子建文帝朱允炆的决心。
靖难之役胜利后,朱棣登基为帝。永乐二年(1404年),朱棣立朱瞻基的父亲朱高炽为皇太子。然而,朱高炽因为身体肥胖、腿脚不便且常有疾病,他的两个弟弟汉王朱高煦和赵王朱高燧一直想要夺太子之位,经常在朱高炽面前说他的坏话。
朱棣没有换过太子,这不仅是因为他比较看好朱高炽,还因为他特别喜欢朱瞻基,有传位给孙子的想法。朱高炽有能力,朱瞻基又很得宠,这让朱棣更加确定不换太子的决定。
在1411年的永乐九年,朱棣为了确保朱高炽能稳坐太子的位置,并消除朱高煦和朱高燧对太子位的非分之想,决定下诏,正式立当时才12岁的朱瞻基为皇太孙。
朱瞻基从小就特别受爷爷朱棣的喜爱,爷爷对他的学习和生活照顾得非常周到,连他的婚事也是爷爷亲自操办,严格把关。
在朱瞻基成为皇太孙的前一年,也就是1410年,他的祖母彭城伯夫人就为他选定了一个未婚伴侣。这个伴侣后来成为了孙贵妃,也就是孝恭孙皇后。
朱瞻基的祖母彭城伯夫人原本是河南永城县人。在永城县,有一位名叫孙忠的主簿,他的母亲和彭城伯夫人的关系非常好,两人都上了年纪,感情深厚。
孙忠的女儿,也就是后来被封为孝恭皇后的孙氏,从小就被彭城伯夫人看中了。她不仅长得漂亮,而且聪明伶俐,善于交际,说话有分寸,深受彭城伯夫人的喜爱。因此,彭城伯夫人决定亲自去京城,与亲家公商量,争取让孙家的大女儿嫁给自己的外孙,也就是当时的皇长孙朱瞻基。
彭城伯夫人还是决定告诉她的女儿太子妃张氏这件事。不过,朱棣非常重视朱瞻基,这让这段婚姻并非完全由朱高炽夫妇决定。因此,张氏和朱高炽一起进了宫,向朱棣汇报了这一情况。
朱棣听说是亲家母彭城伯夫人推荐的女子,就对她格外看重。于是,他下令把孙氏接到皇宫里抚养。这样做,还能让孙氏和朱瞻基提前熟悉,增进感情。
孙氏和朱瞻基在11岁那年便结下了不解之缘。她聪明伶俐,做事也很利索,进宫后深得朱高炽夫妇的喜爱。而朱瞻基更是对她情有独钟,几乎可以肯定,那时的朱瞻基已经把孙氏看作自己未来的伴侣。
到了永乐十五年(1417年),事情有了变化。朱棣只是把孙氏当作一个预备人选,放在宫中培养,并没有打算让她成为儿媳妇。当时,朱瞻基已经十八岁了,朱棣决定为他办婚礼。然而,新娘的人选还需要在全国范围内挑选。孙氏因为长期服侍朱瞻基,得以直接进入候选人名单。
经过全国的层层选拔,礼部官员根据朱棣的指示,挑选了一大批品行优秀的女子作为备选,其中就有来自山东济宁地区,才貌兼备的胡善祥。
胡善祥一家世代生活在山东济宁的任城县,家族里都是普通百姓,没有一个人当过官。她家一共有七个女儿和两个儿子,她排行第三。她的哥哥胡善围特别出色,不仅才华横溢,还长得非常好看。在少年时,他就被选进了朱元璋的皇宫,做了女官。因为能说会道、办事能力强,胡善围深得朱元璋的喜爱。因此,他的父亲胡荣也被封为锦衣卫百户,职位可以世袭。
山东人一直以诚实守信闻名,胡善祥就是这种品质的典范。他性格纯真,说话直率,心地善良,做事忠诚厚道。史料记载,他外貌清秀,但举止端庄,稳重有礼,对父母非常孝顺。因此,胡善祥在当地享有“贤良孝顺”的美誉。
她品德高尚,长得也十分漂亮。因为胡善祥是宫里的女官,所以在礼部的人帮朱瞻基挑太孙妃时,就把她列在了考虑名单上。经过几轮筛选,胡善祥和孙氏从众多候选人中胜出,成了最后的竞争者。经过仔细对比后,礼部官员向朱棣作了推荐,最终决定让胡善祥成为皇太孙妃的最佳人选。
朱棣在仔细考察胡善祥后,也同意了礼部的提议,决定在这年发布命令,告知全国皇太孙朱瞻基即将结婚,并正式任命胡善祥为皇太孙妃。
朱棣深思熟虑后,考虑到孙氏与朱瞻基已经同住宫中七年,便决定给她一个正式的身份,于是册封孙氏为皇太孙嫔。这样一来,朱瞻基就和胡善祥、孙氏一起完成了婚礼。但遗憾的是,孙氏没能如愿成为朱瞻基的正妻,最终这个位置被比她年轻两岁的胡善祥夺去,胡善祥当时年仅16岁。
胡善祥失败了,因为他有缺点,对手又太强大了。
虽然孙氏没能成为朱瞻基的正式妻子,心里肯定很难过。但她很聪明,没有把这种难过和不满表现出来。她知道,朱棣的命令谁也改变不了,如果把不满说出来,只会让朱瞻基对她产生反感。所以,孙氏一直都很忍耐。
孙氏没有表现出任何失落或不满的情绪,反而安慰朱瞻基,叮嘱他要好好对待胡善祥。同时,她对待胡善祥的态度就像侍妾对待正妻一样,既保持了应有的礼仪,又充满了敬意。
一开始,朱瞻基的婚姻生活平淡无奇,如同清水一般。他后来娶了两位美丽女子,本应过得幸福快乐。可是,随着朱棣和朱高炽的去世,朱瞻基突然成为了皇帝,身份地位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的生活也因此变得复杂起来。
朱瞻基在26岁那年登上了皇位,成为了一国之君。作为皇帝,他必须立一位皇后,于是他的正室胡善祥顺理成章地被封为了皇后。然而,朱瞻基并没有忘记自己从小与孙氏青梅竹马的情谊,特意封她为贵妃,她的地位仅次于皇后。
不过,朱瞻基在册封孙氏为贵妃时,打破了宫廷的常规礼仪。按照传统,只有册封皇后时,才会颁发金册和金印。而其他妃嫔在册封时,并不会得到这些荣誉。然而,朱瞻基和孙氏自小感情深厚,他对孙氏十分宠爱。因此,在册封孙氏为贵妃时,他特别得到了母亲张氏的同意,为孙氏颁发了金册和金印。换句话说,尽管孙氏只是贵妃,她的册封仪式却和皇后一样隆重。
朱瞻基设立了一个新职位——皇贵妃,这让孙氏在后宫中有了特别的地位。她知道在朱瞻基心中的分量很重,这为她以后升职打下了基础。
胡善祥当上皇后之后,表现出了非常贤淑的品格。她对待婆婆张氏非常孝顺,同时在宫里积极推广节俭的生活方式,使得宫中的风气变得非常正派,展现了她作为好皇后的风范。然而,朱瞻基即位不久,胡善祥却遭遇了危机。
胡善祥性格开朗,心地善良,不擅长察言观色,也不会讨好朱瞻基。朱瞻基平时喜欢游玩,尤其喜欢斗蟋蟀。胡善祥面对朱瞻基的游玩活动,常常直言不讳地提出劝诫。
最开始,朱瞻基可能觉得胡善祥的直接建议挺有道理,但慢慢下来,因为胡善祥说话太直接,不怎么讨好朱瞻基,也不太会顺着他的意思来,这些都让朱瞻基对她慢慢有了不高兴的感觉。
最关键的是,胡善祥没能生下儿子。在古代,没有子嗣被视为最严重的不孝行为,尤其是对于皇帝来说,继承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胡善祥与朱瞻基结婚后,只生了顺德公主和永清公主两个女儿,她的健康状况也不太好。再加上她性格直爽,不懂得讨好朱瞻基,这让朱瞻基对她既敬又畏,这反而让她更难怀孕生子。
虽然孙氏当时没有儿子,只有一个女儿叫常德公主,但她比胡善祥更懂得看人脸色,知道怎样让朱瞻基高兴。因此,她和朱瞻基的关系非常好,朱瞻基经常陪在孙氏身边,反而冷落了胡善祥。
孙氏敏锐地觉察到朱瞻基和胡善祥之间关系的微妙变化,于是她加倍地讨好并顺从朱瞻基,使得朱瞻基对她更加亲近,两人整天形影不离。与此同时,胡善祥逐渐被冷落,于是孙氏便有机会先一步更容易地怀上孩子。
宣德二年(1427年),孙氏首先为朱瞻基生下了长子朱祁镇。长子朱祁镇的出生让朱瞻基萌生了废黜胡善祥的念头。因为太子的母亲必须是皇后,而胡善祥一直未能生下儿子。如果朱瞻基想立朱祁镇为太子,胡善祥就得把皇后的位置让给孙氏。
朱瞻基心里起了废后的想法,但孙氏并没有坐以待毙。她积极争取了一些朝中大臣的支持,这些大臣也在朝堂上向朱瞻基进言,强调自古以来母以子贵的道理,指出作为皇长子朱祁镇的母亲孙氏应该被封为皇后。
朱瞻基决定废后的心更坚定了,他马上召集了朝廷的大臣们,一起商量废后的具体事情。皇后是国家的母亲,废除她的地位需要先和大臣们好好讨论,然后再向全国宣布。只有当大家都知道了皇后犯了错,老百姓才会相信。
胡善祥除了没有生下孩子外,其他方面都很不错,而她没能生育也不是她能控制的。因此,当朱瞻基想废掉皇后时,夏原吉等大臣坚决反对。这些大臣普遍认为,胡善祥没有明显的错误,要是无缘无故就让她下台,可能会让朱瞻基的形象受损。
朱瞻基已经下了决心,要取消胡善祥皇后的地位。他没有听从反对意见,而是以胡善祥不能生下皇室继承人以及身体状况不佳为理由,正式剥夺了她的皇后称号。
朱瞻基心里有些不安,他想让废掉皇太子的决定看起来更加合理。于是,他命人查了查历史资料,找找以前的皇帝废掉皇太子的先例。你知道的,每当皇帝想要做不对的事情时,他们就会翻看历史。如果发现历史上有皇帝也做过类似的事情,那么他们就会说,自己这样做并不是第一次,而是遵循了前人的做法。
有些朝臣为了讨好朱瞻基,找出北宋仁宗赵祯废掉原配郭皇后的例子。不过,宋仁宗和郭皇后的情况,跟朱瞻基和胡善祥完全不同。郭皇后性格多疑又凶狠,不但没生过孩子,还嫉妒其他妃嫔怀孕,经常暗地里陷害那些曾经受宋仁宗宠爱的妃子。
宋仁宗想宠爱一位新妃子,郭皇后非常嫉妒,冲进房间想教训那位妃子,结果不小心也打了宋仁宗,甚至扇了他一巴掌。宋仁宗忍无可忍,决定废掉郭皇后,但为了保全面子,他对外宣称郭皇后不能生育且身体虚弱,以此为由废后。宋仁宗和郭皇后的故事与朱瞻基和胡善祥的故事完全不同,朱瞻基废后找的理由是另外一回事。
在1428年,也就是宣德三年,朱瞻基因为胡善祥没有子嗣并且身体不好,劝她自愿放弃了皇后的位置。没有人知道胡善祥听到这个消息时心里是怎么想的,但她平静地接受了,主动放弃了皇后的身份。可能胡善祥那时已经明白朱瞻基的心已不在她身上,内心的伤痛让她表现得异常冷静。
胡善祥离职没多久,朱瞻基就下了圣旨,正式把朱祁镇立为太子,还封孙氏为皇后。当孙氏接到册封的圣旨时,她假装谦让:“后病痊自有子,吾子敢先后子耶?”这意思是胡善祥康复后应该能生育皇子,但她的小孩怎么敢比先皇后的儿子先当太子。
虽然孙氏的话听起来有点做作,但朱瞻基却觉得非常满意,甚至有些感动。他觉得孙氏贤惠懂事,相信自己选她做皇后是正确的。
胡善祥并没有什么过错,而且她的人缘很好,但不幸的是,她失去了皇后的地位。人们对她的遭遇感到非常同情。朱瞻基在晚年回想往事时,对当年废黜胡善祥皇后一事感到非常后悔。他认识到胡善祥其实是一个贤惠善良的人。每当在朝臣面前提到这件事,朱瞻基总是为自己年轻时的鲁莽行为感到自责。
胡善祥在长安宫出家修行,法号静慈仙师。这是在她被废黜之后的事情。她对婆婆张氏非常孝顺,而张氏当初极力反对朱瞻基废黜后妃。然而,朱瞻基当时一意孤行,没有听从母亲的劝告。尽管如此,在胡善祥被废黜之后,张氏对她关爱备至,疼爱有加。
张氏经常邀请胡善祥到她的寝宫里,安慰和开导她。虽然胡善祥已经被废后,但她对张氏的孝心依然不变,两人的关系就像母女一样亲密。
每次宫廷宴会,张氏都会带着胡善祥一起参加,并让她坐在孙氏的上首。这样一来,所有人都知道,即使胡善祥已经被废除了地位,太后还是非常看重她。因此,人们对她的敬重之情依然没有减少。
孙氏的名声因此受到了影响,她常常感到很郁闷;不过,因为张氏特别宠爱胡善祥,她也没什么办法。
胡善祥此后一直住在长安宫里,由张氏精心照顾,独自修行。直到朱瞻基去世,她也没有再回到外面的世界。
明英宗正统七年,即1442年,张氏去世了。胡善祥非常伤心,尽管她已经是前儿媳,但她还是按照子女的规矩,为张氏守孝。
正统八年,即1443年十一月,距离张氏去世已有一年时间。胡善祥因极度哀悼张氏,悲痛过度,最终也在同年离世,享年41岁。胡善祥去世后,朱祁镇仅用静慈仙师的称号来表达哀悼之情,并按照嫔妃的礼仪将她安葬。
胡善祥去世已有十九年,那是在明英宗天顺六年的时光。在这年,孙氏也离开了人世。至此,朱瞻基、孙氏和胡善祥三人之间复杂的情感故事,终于告一段落。
孙氏去世一年后,正好是胡善祥去世二十周年之际,明英宗朱祁镇的正妻钱皇后对胡善祥感到非常同情,于是向朱祁镇恳求,希望能追封胡善祥为皇后。
朱祁镇的生平经历丰富。他年轻时,不顾大家的反对,坚持亲自带兵攻打蒙古瓦剌。然而,土木堡之战中,明军全军覆没,朱祁镇也被瓦剌俘虏了。这时,他的母亲孙氏挺身而出,接管了朝政,听从重臣于谦的建议,立吴贤妃的儿子郕王朱祁钰为皇帝。她还成功组织了军队,保卫了北京。
经过一年多的等待,瓦剌终于释放了被俘的朱祁镇。然而,由于朱祁钰已经登基为帝,朱祁镇的归来让他陷入了尴尬的境地,只能无奈地成为太上皇,并被弟弟软禁在家。后来,朱祁镇通过一场政变重新夺回了皇位,但经历了被俘和软禁的痛苦,他的内心变得十分脆弱。他开始以一种同情的态度看待周围的一切,对胡善祥也不例外。他早就希望能重新追封胡善祥为皇后,但由于生母孙氏还在世,这个愿望一直没能实现。
钱皇后是朱祁镇的正妻,当朱祁镇被俘时,她整天忧心忡忡,日夜不停地向神灵祈求朱祁镇平安归来。她的虔诚到了极点,甚至跪拜到腿脚都受伤了,眼泪流得眼睛都看不清东西。后来,朱祁镇重新登基,对钱皇后的这份忠贞和虔诚非常敬佩,无论钱皇后提出什么要求,朱祁镇都会毫不犹豫地答应。
胡善祥去世二十年后,朱祁镇下令追赠她为静慈章皇后。朝廷按照皇后的规格为她建造了陵墓,这让她在天之灵有了一个安宁的归宿。
结语
胡善祥被废的原因,并不是仅仅因为她没有生儿子。更重要的是,她的性格比较直率,不太会讨好朱瞻基。此外,她和朱瞻基的感情基础也没有孙氏与朱瞻基那么深厚。所以,她成了大明历史上第一位被废的皇后。
孙氏能够从贵妃升为皇后,主要是因为她善于察言观色,懂得迎合朱瞻基的喜好。他们之间的感情也很深厚。最关键的是,她还生下了长子朱祁镇。
问题的核心在于谁先怀上了孩子。根本的原因是胡善祥不懂得如何处理事情,因此朱瞻基不太愿意和她多亲近。而孙氏善于观察别人的话语和表情,懂得如何讨好朱瞻基,总是和他在一起。因此,她怀孕的机会自然比胡善祥要多。
孙氏能够成为皇后,完全是机缘巧合加上她自己的智慧。她生得聪明,早早生下了贵子朱祁镇。而且她懂得运用策略,所以她很可能是挽救大明江山的女中豪杰。胡善祥的性格与朱瞻基很不合,而且他也没有孩子。再加上面对实力强大的孙氏,胡善祥最终只能成为大明首位被废黜的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