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绩爆发能长期延续吗?新易盛靠产能与高端光模块放量
小编刷到新易盛(300502.SZ)8月25日的半年报时差点把茶杯摔了:2025年上半年营收104.37亿元,同比暴增282.64%;归母净利润39.42亿元,同比增长355.68%。这么一组“炸裂式”数字背后,到底是谁在推波助澜?我试着把脉、拆解原因、点出风险,并给出几条可操作的判断,供大家参考。 先看最直观的数据链条。公司自2023年第四季度起,净利润呈加速上行态势。2023Q4至2025Q2这七个季度的归母净利润分别是:2.59、3.25、5.41、7.81、11.92、15.73、23...
小编刷到新易盛(300502.SZ)8月25日的半年报时差点把茶杯摔了:2025年上半年营收104.37亿元,同比暴增282.64%;归母净利润39.42亿元,同比增长355.68%。这么一组“炸裂式”数字背后,到底是谁在推波助澜?我试着把脉、拆解原因、点出风险,并给出几条可操作的判断,供大家参考。
先看最直观的数据链条。公司自2023年第四季度起,净利润呈加速上行态势。2023Q4至2025Q2这七个季度的归母净利润分别是:2.59、3.25、5.41、7.81、11.92、15.73、23.70亿元。今年一季度环比增长31.95%,二季度环比更是放大到50.70%,二季度比一季度多赚了将近8亿元。毛利率和净利率也在同步改善:上半年毛利率47.43%,同比提升4.39个百分点;净利率37.77%,同比提升6.05个点。简单来说,销量放量、高端产品占比提高、以及规模效应三股力量正一起发力,推动盈利能力显著上升。
再看动力从哪来。公司在半年报和7月16日的电话会上给出了两条关键线索。一方面是需求端:全球数据中心的算力投资回暖,研究机构LightCounting预测到2030年,云数据中心的以太网光模块市场将突破300亿美元,其中与AI集群相关的需求接近200亿美元。这是大蛋糕。另一方面是供给端:新易盛泰国工厂二期在2024年底建成并于2025年初投产,目前仍处于产能扩充阶段;产品线也在向800G、400G、1.6T和硅光等更高端方向升级。800G的出货和销售占比持续提高,1.6T预计从下半年开始放量。换句话说,公司既赶上了外部的需求红利,也在内部加紧换擂台,向更高规格产品进攻。
不过,漂亮的表面下也有隐忧。最显眼的是研发投入与业绩增速不匹配。上半年研发费用3.34亿元,仅占营收的3.2%,占比同比下降1.55个百分点。拿同行作对比,中际旭创(2024年研发费用12.44亿元,占比5.21%);天孚通信上半年研发占比5.11%;剑桥科技约7.90%。再看半导体领域的研发强度更高:北方华创研发36.69亿元,占比12.30%;中芯国际研发54.47亿元,占比9.42%。专家张孝荣也提醒,虽然光模块整体门槛低于半导体芯片和设备,但高速率、超高带宽的800G和1.6T对精密设计与量产能力要求不低。CPO(光电共封)与光电共封装等技术正在模糊光模块与芯片封装的边界,这会吸引封测、芯片公司入局,竞争可能会越发白热化。
这些短板会带来什么后果?小编给出三点判断与建议,讲得直白些,大家好做决定:
1、短期判断:靠着产能扩张和高端产品放量,公司很可能延续高增长,继续稳住行业龙头的位置。换句话说,明年的营收和利润继续亮眼不是没有可能。
2、中长期风险:如果不加大研发投入去夯实技术和工艺壁垒,竞争对手——尤其是背后有资金和技术的封测、芯片企业——有机会在技术融合的潮流中蚕食原本的优势。通俗点讲:业绩像坐上了火箭,但火箭的燃料(研发)够不够,决定着能飞多远。
3、治理与估值风险:尽管业绩爆发,8月26日股价全天低位震荡,收盘下跌4.75%,股价约282.04元,今年以来已涨约240.64%。这说明市场在兑现利好后,对估值和持续性有回调性的担忧。投资者要区分“业绩的弹性”与“估值泡沫”的风险。
有几个必须盯紧的问题,投资决策里不能含糊:泰国工厂二期的产能是否已接近满产,还是仍在扩建阶段?1.6T与硅光产品的具体出货占比是多少?公司是否会在下半年调整研发投入占比以应对更激烈的技术竞争?如果未来两个季度这些问题得不到明确回应,建议提高警觉。
拿捏时点和动作:短线可关注季度放量与毛利率走势,若高端产品出货占比连续提升,业绩确认度高;中长期则看研发投入节奏、关键专利/工艺的突破以及产能利用率。把这些指标当成风向标,能更好判断“亮点是一次性爆发还是可持续增长”。
结尾留几个引导性问题给大家思考:在AI与云计算大潮下,谁能把技术与产业链更深地捆绑,谁就能拿到下一轮的话语权。新易盛当前有风口和产能优势,但能不能把这波势头转化为真正牢固的护城河?公司会不会把业绩带来的现金流,反过来投到研发和技术积累上?未来的赢家会是谁——传统光模块厂、封测巨头,还是那些已经开始做光电融合的芯片公司?
我会继续跟踪新易盛的研发节奏、产能利用率和高端产品出货情况,欢迎大家在评论区抛出你们的观点和问题,咱们一起琢磨谁在这场技术与资本的较量中胜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