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迪病急乱投医?2035年印度欲造国产铁穹、五代机,印巴军力将见分晓?

近期,印度总理莫迪接连抛出重磅国防计划,继国产五代机项目后,又高调启动名为“妙见神轮任务”的庞大工程。该计划意图在2035年前构建起一套全国性的防空与导弹防御体系,外界普遍将其称为“印度版铁穹”。 这一系列共同指向2035年的军事现代化蓝图,究竟是新德里为应对地缘变局而精心布局的强国方略,还是在近期冲突后仓促抛出的政治口号?2035年,会成为印巴军力天平决定性倾斜的时刻吗? 要回答这些问题,需要深入剖析其宏大叙事背后的多重动因与现实挑战。印度的这些高调国防计划,首先是一种服务于内政外交的战略叙...

近期,印度总理莫迪接连抛出重磅国防计划,继国产五代机项目后,又高调启动名为“妙见神轮任务”的庞大工程。该计划意图在2035年前构建起一套全国性的防空与导弹防御体系,外界普遍将其称为“印度版铁穹”。

这一系列共同指向2035年的军事现代化蓝图,究竟是新德里为应对地缘变局而精心布局的强国方略,还是在近期冲突后仓促抛出的政治口号?2035年,会成为印巴军力天平决定性倾斜的时刻吗?

要回答这些问题,需要深入剖析其宏大叙事背后的多重动因与现实挑战。印度的这些高调国防计划,首先是一种服务于内政外交的战略叙事。

在不久前与巴基斯坦发生跨境军事冲突、且巴方军方高层持续发出威胁言论的背景下,新德里迫切需要向国内外展示其捍卫国家安全的决心与能力。

地缘焦虑与神话叙事

“妙见神轮”这一名称本身就极具象征意义,它源于印度教主神毗湿奴的终极法器。莫迪借此文化符号,意在凝聚国内共识,并向外界传递不容置疑的强硬决心。

将2035年同时设定为先进防空系统和五代机的完成节点,更像是一种深思熟虑的政治议程设定。它为印度庞杂的国防工业体系设定了一个明确的长期目标,试图以此整合资源、倒逼改革。

同时,印度也向主要战略对手划定一条清晰的“实力红线”。这不仅是军事部署,更是在心理层面构建一种“未来优势”的威慑,旨在重塑区域军事平衡的预期。

“5.7空战”带给印度的震撼巨大,莫迪很可能想最早在2035年把那次屈辱一扫而空。印度总理莫迪在今年8月15日宣布启动“妙见神轮任务”,这距离与巴基斯坦发生跨境军事冲突仅仅过去了三个月。

在此之前不久,巴基斯坦陆军参谋长赛义德·阿西姆·穆尼尔威胁要摧毁印度修建的任何阻碍巴基斯坦水流的大坝,并警告这将是一场大决战。

莫迪表示,到2035年之前,印度所有重要地区,包括战略地区以及医院、铁路和宗教中心等民间战略要地,都将获得“彻底的安全保障”。

他强调,这个自主研发的国家防空和导弹防御系统将与反攻武器相结合,拟在未来十年内以“极大强度”得到扩大和加强,并有一套体系来制定相关战略,以满足未来战争的需要。

莫迪公开表示:“这个国家的每个公民都应该感到安全。无论什么技术来攻击我们,我们的技术都应该证明比那更好。”他还说,印度将朝着发展“有针对性、行动精准的强大武器系统”的方向前进,就像在史诗《摩诃婆罗多》记载的战斗中,神灵“黑天”使用的妙见神轮武器一样。

攻防一体的“神轮”

将“妙见神轮”简单类比为以色列的“铁穹”,实际上低估了其构想的复杂性与进攻性。它并非单纯的防御盾牌,而是一个整合了多层次拦截与远程精确打击能力的攻防一体化作战体系。

从防御层面看,该体系建立在印度现有的技术基础之上。其多层防空网络据称已在今年5月7日至10日的“朱砂行动”中成功挫败了一波又一波无人机和导弹的混合攻击。

未来,它将整合由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DRDO)主导的多个关键项目。其中包括负责远程拦截的“库沙”计划地对空导弹,该系统的拦截导弹将在150公里、250公里和350公里范围内打击敌方目标。

该防空系统的第一阶段应在2028年至2029年准备就绪。印度也可能对部署国产双层弹道导弹防御系统(BMD)第一阶段作战系统开绿灯。

根据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的说法,BMD旨在跟踪和摧毁敌方2000公里射程的弹道导弹,可在地球大气层内外的不同高度对目标予以拦截,以实现“更高的杀伤概率”。

去年7月,印度还在BMD的第二阶段成功试射了一枚大气层内拦截导弹。印度国防部宣布,这表明印度具备防御能携带核弹头的5000公里射程来袭导弹的自主能力。

更值得关注的是其“反击武器”的特性。该计划明确将与进攻性武器相结合,不仅要“抵消敌人的攻击”,更要“更多次回击对手”。

为此,印度正积极扩展其导弹武库,包括开发射程500公里的“普拉莱”准弹道导弹,以及射程1000公里的亚音速远程对地攻击巡航导弹。

此外,印度也准备将“布拉莫斯”超音速巡航导弹的打击范围从450公里增加到800公里。这种将坚固防御与强大进攻能力深度捆绑的思路,暴露了其战略意图远不止于被动防卫。

印度追求一种更具威慑力的“慑战”能力。然而,构想虽宏大,现实挑战同样巨大。以色列“铁穹”的成功,部分得益于其国土面积小、防御重点明确。

印度国土广阔,要将如此复杂的系统在全国范围内部署,所面临的技术集成难度、天文数字般的成本以及漫长的部署周期,都是严峻的考验。

“铁穹”也并非所向无敌,此前以色列长期吹嘘其拦截率高达90%,但从冲突中的表现来看,“铁穹”拦截率至多也就40%左右。印度要部署如此大规模的防空系统,肯定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十年磨一剑?

尽管印度在导弹防御等领域取得了一些引人注目的单点技术突破,例如BMD系统的成功试射,但其整体国防工业在系统集成和大规模制造方面的长期短板,是2035愿景面临的最大不确定性。

AMCA五代机项目便是一个清晰的镜鉴。世界范围内,能够独立研发并量产五代机的国家寥寥无几,无一不具备数十年来在战斗机领域积累的深厚技术与工程经验。

印度在此前的“光辉”战斗机项目上就历经波折、充满争议,其航空工业基础能否在十年内支撑起一个比肩歼-20或F-22的尖端项目,外界普遍持保留态度。

目前世界上拥有独立建造五代机能力的国家只有三个,中国、美国和俄罗斯。其中俄罗斯的苏-57隐身性能先天不足。但不管是成功的中美,还是不算成功的俄罗斯,三国都有一个共同点。

在五代机首飞前,它们都有比较成功的自研战斗机成绩。五代机因为各方面性能对比四代机都有提升,还着重升级了隐身能力,对战机的气动外形要求更高。

因此在没有足够的喷气式战斗机研发经验的前提下就想研发五代机,本身是有一定难度的。印度有过自己的国产战斗机,最具有代表性的无疑是“光辉”战机,但争议满满。

所以印度的战斗机研发经验远远比不上中美俄,可见印度的国产五代机想在十年内问世,难度不低。从“试验成功”到形成可靠、能大规模生产并有效部署的“体系战力”,其间存在着巨大的鸿沟。

这不仅是对技术的考验,更是对国家工业组织能力、项目管理水平和资源分配效率的极限压力测试。对于印度而言,这或许才是最艰难的“长征”。

结语

总而言之,印度的2035国防蓝图是其国家雄心与安全焦虑的集中体现,背后有强烈的政治意愿和一定的技术储备作为支撑。无论是AMCA,还是这次的“妙见神轮任务”,印度多少都有点眼高手低、好高骛远。

这些项目与其说是长达十年的防务升级规划,不如说是印度在“5.7空战”输得太惨,以至于病急乱投医,连自身实际情况都不顾就随口吹出的牛皮而已。

然而,其最终成效,不取决于口号的响亮或个别试验的成功,而在于能否在未来十年内,克服根植于其国防工业体系的深层障碍。因此,2035年或许不会是印巴军力“见分晓”的终点。

那更可能是一个检验印度国防现代化改革成色的关键节点。届时,无论“神轮”与五代机是否完美落地,都将开启新一轮更为复杂的战略博弈序幕。

足球资讯介绍

产品展示

新闻动态

足球资讯

电话:

邮箱:

QQ:

足球资讯

Powered by 足球资讯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365建站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