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为铁帽子郡王,克勤和顺承谁地位更高?差距一目了然!
清朝十二位铁帽子王彼此间存在地位差异,比如清初通过八大功勋获得铁帽子王爵位的人,个个都战功卓著,为清朝统一天下建立了卓越贡献,其价值远非清朝中后期四个受恩封的铁帽子王所能比拟。 这八位被封为铁帽子王的人当中,有六位是亲王,另外两位是郡王,亲王所立下的战功及其身份地位,明显要强过郡王。 仅就那两个铁帽子王而言,顺承郡王与克勤郡王,彼此间确有相当大的不同之处。这些不同之处,不仅表现在最初受封的铁帽子王本人身上,也反映在后代的境遇之中。 01、初代王爵的含金量不同 第一代克勤郡王岳讬,是礼亲王代善的...
清朝十二位铁帽子王彼此间存在地位差异,比如清初通过八大功勋获得铁帽子王爵位的人,个个都战功卓著,为清朝统一天下建立了卓越贡献,其价值远非清朝中后期四个受恩封的铁帽子王所能比拟。
这八位被封为铁帽子王的人当中,有六位是亲王,另外两位是郡王,亲王所立下的战功及其身份地位,明显要强过郡王。
仅就那两个铁帽子王而言,顺承郡王与克勤郡王,彼此间确有相当大的不同之处。这些不同之处,不仅表现在最初受封的铁帽子王本人身上,也反映在后代的境遇之中。
01、初代王爵的含金量不同
第一代克勤郡王岳讬,是礼亲王代善的嫡长子。
顺承郡王勒克德浑属于第一代,他是礼亲王代善的后代,其父为礼亲王萨哈廉之子。
也就是说,岳讬是勒克德浑的亲大伯。
当然岳讬可不仅仅在辈分上压勒克德浑。
他比勒克德浑年长整整30岁!
岳讬在沙场上立下功勋,开创事业之时,勒克德浑还尚未降临人世,两者之间存在着相当大的年龄距离。
岳讬在清太祖努尔哈赤在世的时候就已经跟着爷爷上战场。
萨尔浒战役落下帷幕,努尔哈赤亲自册封他为镶红旗的领袖。这可是正在开拓基业的八旗组织,岳讬能够担任旗主,在八旗体系中的身份地位显而易见。
努尔哈赤在世时没有确立后继者,他离世后,新的大汗职位由四位贝勒联合决定产生。
大贝勒代善和四贝勒皇太极都有问鼎汗位的实力。
此刻岳讬以镶红旗首领的身份出面,向父亲代善表明立场,表示自己赞同皇太极,并劝说代善也选择支持皇太极。
皇太极能够顺利继位,岳讬功不可没。
皇太极登基后,岳讬是君主最为倚重的助手之一,在多次关键战役中勇往直前,屡次建立战功。
皇太极登基称帝并更改国家名称为清朝后,确立了全新的皇室等级体系,其中亲王是等级最高的皇室成员。
皇太极册封的最初几位亲王总共六位,岳讬位列其中,受赐为成亲王。
当今的亲王,已无往昔的光景,皇子们不再都有机会晋升。多尔衮的同母兄长,阿济格这位清初的勇将,也仅是郡王的爵位。
岳讬能成为亲王,也足以证明他在当时清朝的地位之高。
然而岳讬终究是礼亲王代善的亲生大儿子。代善作为皇太极在世兄弟里年纪最大的,是爱新觉罗家族的真正长房,同时也是正红旗的掌旗人,他的资历远超皇太极。
虽然代善心甘情愿扶持皇太极上位,皇太极也免不了忌惮他。
皇太极无法直接压制代善,便转而针对代善的长子岳讬,意图削弱整个家族的势力。
岳讬这个亲王掌权仅数月,皇太极便寻机剥夺了他的地位,此后三年间,他持续遭受指责,爵位被撤销,最终被关押起来,人生跌入谷底。
过了三年,岳讬已经意气消沉,代善也基本上不再过问政事,皇太极最终将岳讬册封为贝勒,让他领兵攻打明朝。
也就是在这次出征当中,岳讬因天花死于军中,享年41岁。
皇太极悔之晚矣,痛哭失声,追封岳讬为克勤郡王。
这就是清初八大铁帽子王当中克勤郡王的由来。
岳讬去世的时候,勒克德浑还只是个十来岁的小孩子。
他的父亲萨哈廉,虽然获得皇太极高度倚重,却未能位列皇太极最初册封的六位亲王之中,最终因病去世,死后才被追赠为颖亲王。
萨哈廉已经离世,降等承袭爵位为郡王的人并非勒克德浑,而是勒克德浑的长兄阿达礼。
此时的勒克德浑,只是清朝一个普通的宗室,和哥哥相依为命。
皇太极离世后,阿达礼因拥护多尔衮争夺皇位,遭到祖父代善处决,年仅十六岁的勒克德浑也受牵连,被剥夺了宗族身份。
勒克德浑的人生跌入谷底,幸亏堂叔豪格出于善意收留了他,否则他将孤苦伶仃。
过半年多,多尔衮才重新启用他,让他有机会在战阵上建立功勋。
顺治二年,豫亲王多铎击败南明的弘光朝廷后返回京城,多尔衮任命年仅十七岁的勒克德浑担任平南大将军,负责镇守江南地区。
在之后的三年多时段内,勒克德浑连续镇压了南明于江浙发动的多次反扑,接着又挺进湖广地区展开战斗,多次交锋都取得胜利,对于清朝完成全国统一产生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顺治五年,勒克德浑班师回朝,因功被封为顺承郡王。
他连续征战,未曾有太多休整,随后再次追随郑亲王济尔哈朗向南方行军,一直推进到广西地区,直至顺治七年才得以凯旋返回京城。
勒克德浑确是出自多尔衮的栽培。他虽未参与多尔衮的权力更迭,可是在多尔衮离世后,顺治皇帝便对他态度冷淡,不再委以重任。
顺治九年,勒克德浑以顺承郡王的身份因病去世,年仅24岁。
这就是清初八大铁帽子王当中顺承郡王的由来。
初代克勤郡王岳讬和初代顺承郡王勒克德浑的生平事迹表明,他们作为铁帽子王之间的差别十分显著。
一来,岳讬的履历远比勒克德浑丰富,岳讬在清朝尚未入关时,便已征战南北二十余年,而勒克德浑入关后方才开始参战,由于离世过早,其从军时间不足七年。
二来,岳讬身为镶红旗的掌旗人,并且是八旗制度创建时的旗主,其身份极为特殊,而勒克德浑从始至终都不是旗主,仅是正红旗里一个地位不高的小头目,在八旗体系中的地位远逊于岳讬。
三来,在那个以军功获得爵位成为主流的朝代,岳讬在亲王册封标准极为严苛的时期,依然能位列皇太极首批封赏的六位亲王之中,后来却遭到有意排挤,最终降为郡王,勒克德浑则是在多尔衮为了笼络人心而逐渐放宽爵位授予条件的时代,仅能获得郡王封号,他们两人所立下的战功,根本不在同一个层次上。
所以克勤郡王和顺承郡王的差距,在初代就已经非常明显了。
凭借岳讬的显著功勋和崇高地位,乾隆在审定铁帽子王人选之际,有绝对权力依照重置多铎豫亲王爵位的模式,重新授予他成亲王的封号。
乾隆考虑到,礼亲王代善身为清朝首位亲王,地位尊崇,而岳讬是代善之子,铁帽子王勒克德浑则是代善的孙辈。
代善家族中已有三位铁帽子王,包含一位亲王和两位郡王,这种情况已经非常突出,倘若再让岳讬恢复亲王身份,代善家将出现两位亲王一位郡王,他们这一家人的势力将会过于强大。
因此岳讬只能“不甘心地”继续担任郡王之职,然而他作为郡王这一系中的地位,始终要高于克勤郡王,在朝廷上朝时,他的站位也总是郡王队列中的第一位。
克勤郡王岳讬位列清朝能够入祀太庙的功勋王公名单,顺承郡王勒克德浑却未能入祀太庙。
02、财富积累程度不同
岳讬的克勤郡王家族,早在清朝入主中原之前,就已经声望显赫,地位尊崇,而勒克德浑的顺承郡王家族,则是在清朝入关之后,才逐渐崭露头角,声名鹊起。
这个家族的建立时间不同,导致克勤郡王和顺承郡王在财富增长上差距悬殊。
清朝在关外时,八旗首领的身份非常尊贵,打仗获得的战利品由八旗成员共同分配,首领得到的份额最大。
岳讬作为镶红旗旗主在此期间积累了大量财富。
多尔衮掌权后带领满清军队进入中原地区,随即展开圈占土地的行动,这一时期成为清朝皇室财富急剧增长的阶段。
岳讬已经离世,不过他的儿子罗洛浑得以降级承袭贝勒爵位,其后凭借军功获得加封,成为郡王,并且分配到的家产远远超过一般皇族成员。
当顺承郡王勒克德浑崭露头角之际,清朝的圈地行动已近尾声,他参与战事的时间并不长,因此能够获得的财富也相对有限。
所以哪怕同为铁帽子郡王,两家的经济实力也不是一个等级的。
03、后代败家程度不同
衡量两个铁帽子王爵的尊贵身份,既要考察始祖的荣耀,也要考虑后代持续付出的心力。
倘若子孙当中出现杰出人物,家族中的铁帽子王或许能晋封为亲王,这种情况并非完全不可能发生。
而如果出了败家子,那可搞不好就让家族跟着沉沦了。
在这方面,两个铁帽子郡王的后代截然不同。
克勤郡王的子孙们很少惹是生非,总是平平安安地守护着先辈们开创的基业,过上了安稳的日子。
顺承郡王勒克德浑的后代可就倒霉多了。
说起勒克德浑的后代锡保,他原本有机会让家族声名显赫的。雍正时期,他凭借军事上的贡献,被提拔为顺承亲王。
倘若能够持续,他或许可作本支升迁为铁帽王者的首要推手。
可是命运弄人,他最终不小心成了罪人。
雍正九年,清军在和通泊之战当中惨败。
清朝建立后遭遇的八旗最惨重失败之一,战斗异常残酷,导致京城八旗几乎每户都穿着丧服。
锡保也参与了这场战争。
虽然他不是主帅,但毕竟地位高,指挥也有失误之处。
雍正认为他必须为那场大败承担责任,于是将他重新贬为郡王,并且命令他支付战争造成的损失,总额达到了三十八万两银子。
或许部分读者在阅读小说或观看影视作品时,会认为对于郡王家族而言,三十八万两白银并非巨额财富,甚至不值一提。
然而在明清阶段,白银依然极为难得。清代亲王每年的俸给仅有一万两白银,而郡王每年的俸给则是五千两白银。
而这些王爷为了维持王府的排场和开销,往往光靠俸禄都不够用。
顺承郡王府又是清初诸王当中财富积累较少的。
这38万两银子对他们来说简直是天文数字。
从那之后,顺承郡王府日子过得艰难起来。
他们实在凑不齐38万两银子,因此雍正允许他们逐步偿还,由顺承郡王锡保的后代接着还,儿子还不起就由孙子来还,一代接一代,永久持续,直到全部还清为止。
每年俸禄发放之前,都要先扣掉应还的银子。
当然这可是要算利息的。
就这样,顺承郡王本就不厚的家底被迅速掏空,一代更比一代穷。
六十年之后,乾隆撤销了他们剩余的罚金,不过顺承王府已经资不抵债,仅靠每年五千两银子的俸禄,连维持府邸的日常开销都十分困难。
第12位顺承郡王离世了,他的儿子竟然没有足够的财力举办符合郡王身份的丧事,不得不向皇帝申请预支工资。
直至清朝衰亡,民间依然广为流传着一句俗语:锦什坊街为何如此绵长,街内栖居着贫寒的顺王。
顺承郡王手头资金周转十分拮据,连王府的排场都难以维持,在平日里与其他宗亲的应酬往来,可以想见必定也是步履维艰。
这一对比之下,顺承郡王这一支显得更加难以与安分守己、稳稳维持家业的克勤郡王那一支相提并论了。
必须承认,值得庆幸的是,勒克德浑那位先辈,在年仅二十四岁时离世,最终为子孙后代赢得了铁帽子王的封号。
倘若这一支血脉依照常规降级承袭爵位,爵位会不断降低,俸禄也会逐渐减少,那样只会更加难以偿还债务。
倘若并非为了维护铁帽子王的尊严,乾隆大概也不会提早撤销他们的罚款
从这个角度而言,顺承郡王的血统,确实比不上同为铁帽子郡王的克勤郡王那一支,不过,这位铁帽子王,已然为后代提供了200多年的保障。
你觉得是不是呢?